我省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争取用两年实现新制度逐步入轨,惠及8万多名教师

  职称改革释放多大红利?

  “职称,职称,教师的命根”,这句在教师队伍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虽是戏谑,但也形象地说明了职称评聘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受关注程度。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职称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待遇,更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尊严。然而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当中的重学历、重论文、轻实绩等不良倾向,已经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8月12日,海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这次会议,意味着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继2012年在海口市试点取得良好成效之后,即将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推开,并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新制度逐步入轨。

  这项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与全省8万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又将如何化解推动?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社厅、海口市教育局及多所即将在改革中受益的中小学校。

  海南日报记者陈蔚林 实习生陈卓斌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文件牵动着老师们的心。本报记者袁琛摄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文件牵动着老师们的心。本报记者袁琛摄

  为什么要改?

  促进海南教育事业公平发展,重新调动起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重学历,导致学历层次低的老师怎么干都干不过高学历的老师,工作积极性很受挫。”

  “重论文,搞得一些老师不专心教学,只顾着写论文、发论文。”

  连日来,记者在多所中小学校采访时,几位不愿意具名的教师在提到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其中的弊病。

  更令他们如鲠在喉的是,因为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评聘分离问题,就算是顺利评上了职称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各个学校都积累了一批通过了职称评定,但是没有岗位聘任、工资待遇也无法落实的教师。再加上部分学校“论资排辈”的观念根深蒂固,年长的教师在成长道路上遭遇“堵车”,意味着年轻的教师也很难看到出头之日。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促进海南教育事业公平发展,重新调动起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的重要举措。

  都改了什么?

  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注重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职称评定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执教多年,从未离开过小学讲台的“孩子王”,居然有了正高级职称,与大学教授旗鼓相当。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校长李楚英坦言,这样的际遇实在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