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讲述 女孩性格内向,事发前两天有点反常
对于小榕的离去,家人很是悲痛,但他们无法理解,小榕为何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平时虽然不太爱说话,但和正常人没什么差别,怎么会突然跳河呢?”这个问题,老李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
记者了解到,小榕今年刚满18岁,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左腿残疾,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店。小榕平时在家除了做一些家务外,还帮母亲经营小卖店。“她每天就是打扫打扫房间,去码头洗衣服,然后回家照顾店里的生意。”老李说。
据介绍,小榕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谈,也几乎不离开村子,只不过在几个月前曾去嘉积镇一家茶店打了一个月工,帮人家做月饼,“那时候她有给家里人打电话,说自己在那边很好,工作不辛苦,同事关系也不错。”小榕的堂姐说。
虽然不知道小榕为何自尽,但是回忆起来,父亲老李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出事前两天,她突然跟妈妈说要和妈妈一起睡,说自己从来没有跟妈妈一起睡过,而且两天前开始,她睡觉前都不洗澡,让她洗她也不洗。”老李回忆道,发现小榕行为异常后,他还找“先生”为她看过,“本以为看过就没什么事了,没想到会这样……”
从小在姨妈家长大,读到初二就辍学
通过与小榕家人聊天,记者了解到,小榕并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而是在屯昌的姨夫和姨妈家长大。据了解,小榕在家排行第三,“当时家里穷,加上计划生育,她出生不久,我们就把她送到她姨妈家抚养。”老李告诉记者,小榕在屯昌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原因并不清楚。由于她年龄还小,家人不敢让她外出打工,她就一直待在屯昌,直到3个月前才回到琼海家中,“是她自己想回来的,我们想到孩子大了,回来也好。”老李说。
寄养在姨妈家并未影响小榕与亲生父母的感情。“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寄养在姨妈家的,对我们也没有抵触,还经常回来玩。”老李介绍,由于小榕的姨妈没有女儿,因此对小榕特别好,“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她回家后,我们对小榕也是百般疼爱。”
据小榕的姨夫介绍,小榕回到父母身边后,会经常和他们通电话,他们有时间也会去琼海看她。老李告诉记者,事发当天早上,小榕还给她的姨妈打了一个电话,但在电话里也没说什么特别的话,只是问候他们,“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是小榕在跟他们道别。”
心理专家 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
一个女孩以这样的方式将生命定格在花一样的年龄,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更让我们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产生了思考。
“这个年纪的孩子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不会是一件事或者一刹那的想法,一定会有很多迹象,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只不过身边的人太粗心了,没有留意,或者说没有关注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惠君说。
李惠君告诉记者,十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二叛逆期,心理方面的成熟远落后于生理上的成熟,所以内心会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心理和生理的冲突、需求与社会规则的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李惠君说,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临很大的压力,情绪也会大起大落,“所以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李惠君表示,这种压力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如果外界没办法为她提供这个出口,那他们很容易去寻找另一个极端的出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用信号传递情绪,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而很多成年人无法接收到这种信号,尤其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人,会让很多人习惯于忽视他的存在和情绪。”李惠君说,他们的情绪很丰富,也很不稳定,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很容易让他们对未来、对人生失望甚至绝望,一旦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他们就容易选择结束生命这种极端的方式,“其实这是逃避问题、逃避困难的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理解、倾听和关注,最反感说教、唠叨或者训话。”李惠君建议家长以及孩子周围的成年人,在关心孩子生理成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和情绪的变化,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互动和指导。“这件事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希望社会能够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帮助,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