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到“县官”,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从理论到实践,他们的智慧如何为地方所用?

  一位挂职博士的海南700天

挂职这段时间,徐伟松(左)更像一位农民,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本报记者李磊摄挂职这段时间,徐伟松(左)更像一位农民,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本报记者李磊摄

  -海南日报记者李磊 通讯员钟一鸣

  核心提示

  “千万别用手指接触试剂容器,否则会造成测量数据误差。”11月2日,在陵水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里,前来调研工作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副县长徐伟松,走过玻璃房构造的检测实验室,只是习惯性地撇了一眼,就发现了检验员操作中的错误。

  之所以指出问题时能这样一语中的,是因为站在实验室里摆弄试剂曾是这位副县长的老本行。徐伟松曾是实验室里的专业操作员,他的身份是农学博士、广东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

  11月2日这一天,是他参加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来陵水服务的第700天。在这700天时间里,徐伟松经历了从博士到副县长、技术人员到行政干部的转变。

  而在我省,从2011年起到现在,共有5批44名博士经历了这种转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让学术成果走向实践。另一面,他们的新技术、新思维,也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剂。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1 搞农业研究的博士变管农技的副县长

  让所学的知识走向试验田

  徐伟松的办公室位于陵水县委办公楼一楼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办公桌上高高的文件堆旁摆放着一部台式电脑,电脑桌面很特别,是一幅高分辨率的海南地图。

  “来海南两年了,已经把地图上的所有市县走了一个遍,遗憾的是还没走访到每个乡镇。”徐伟松说这话时用鼠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2014年12月前,徐伟松的身份是广东省农业厅下属农业推广中心的一名干部。待过几年实验室,也做过一段时间办公室行政工作,并于201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取得了农学博士的学位。

  如果没有2014年末的博士服务团海南之行,徐伟松将在羊城广州过着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早上吃完早茶,挤着地铁去上班,下班后吃完晚饭陪着家人一起看电视。

  改变,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

  当时,一条博士服务团报名通知下发到徐伟松所在的单位,1977年出生的徐伟松核对了一下报名条件: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几项指标全部符合,而且单位里只有他符合这些条件。

  徐伟松坦言,他当时的报名想法很简单:不想长期待在一个科研单位,希望换一种环境,接触外面的世界,让自己所学专业更多地付诸实践。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大学里学的是农业,工作后又是从事农业工作,博士服务团正好是一个机会。”而且对海南他并不陌生,此前他在广州工作时因工作原因,每年都要来海南几次。

  这一系列的机缘促成了徐伟松的海南之行。

  2014年12月3日,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5批(来琼)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徐伟松,前往陵水黎族自治县挂职副县长一职,分管农技、农产品检测等部门口线。

  2 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

  进行多项新技术试验,为作物品种衰退未雨绸缪

  一直到今天,徐伟松始终觉得,挂职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更像一位农民,这个分管农技口的副县长工作远要比想象中的辛苦。用他的话来总结,便是“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

  11月2日,天气已经变凉,徐伟松还是习惯性地穿上一双凉鞋,前往乡下“圣女果整体解决方案”的试验田。

  由于经常在田间、会议室里两头跑,从田间回来,他只要简单地在卫生间自来水龙头下冲一冲凉鞋上的泥土,便能直接走进会议室开会。

  陵水黎族自治县是农业大县,徐伟松到来后担起了科技参谋的作用,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推广农业新技术。

  圣女果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陵水圣女果远近闻名,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农学博士出身的徐伟松很快发现了问题:

  原有的圣女果品种种植了十几年,已到了衰退期,如果不加以改良,不仅土壤肥力会退化,不出几年,现有的圣女果品种将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甚至无法种植的现象。

  经过数月调研后,徐伟松认为这种隐患必须消除。

  此时的徐伟松,在走访了多户圣女果种植户后了解到:如果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强加推广,农民因为现有的圣女果植株正处于盈利状态,不可能再投入成本去改变几年后才会出现的隐患。

  于是,徐伟松提出了一个名叫“圣女果整体解决方案”的试验项目,为陵水县几年后可能会出现的圣女果品种衰退未雨绸缪。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其实就是圣女果抗病品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储备,实行水旱轮作,种植管理标准化,在田间推广生物农药。”摆弄着田间的圣女果新品种,徐伟松说,待这些圣女果小苗长成后,不仅亩产收益会大大提高,还能够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徐伟松深知这种先进的种植理论暂时可能不被农民认同。“但只要农民看到收益,肯定有人会慢慢接受。眼前,先用这些试验田储备起种苗,待到合适时机就向全县推广。”

  除了“圣女果整体解决方案”,徐伟松还在陵水进行着多项新技术试验:引进益智、辣木、泰国香椰、芒果等特色新作物品种,开展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时间的检验。一年的服务期明显太短,当2015年12月徐伟松的挂职期满时,他在陵水开展的农业示范试验项目才刚刚起步。他主动要求将自己的服务期延长一年,参加了第16批(来琼)博士服务团。

  3 技术人才奇缺,他是副县长,是技术员,还是老师

  不少难题都需要他这个“孤独”的博士来攻克

  就这样,徐伟松在陵水开始了第二年的服务工作。他开始感觉到,专业技术人才奇缺,成了陵水发展现代化农业最大的问题,不少难题都需要他这个“孤独”的博士来攻克。

  徐伟松还记得刚到陵水县时,在该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见到的一幕。

  刚走进检测中心,他就看到了一个他不理解的现象:此前县里花巨资购买的先进精密检测仪器封存在箱中,堆放在办公室角落,箱体上落满了灰尘,检测实验室却还沿用着落后的检测工艺。

  “没有人懂操作这些先进仪器,仪器摆上了实验台也是损耗,只好原封不动摆在那里。”面对徐伟松的疑惑,检测中心的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刚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头痛医头’的想法,没有人就招人啊!”徐伟松回忆起,当一份年薪12万元招聘相关专业硕士的招聘启事发布后,却遭到冷遇,发布后几个月无一人报名。

  徐伟松只得转变思路,由自己对陵水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的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并将对外招聘新人员的门槛降到了大专学历。

  今年6月底陵水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考核,7月中旬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得计量认证的市县级农检机构,可以率先为社会出具公证性数据和检测结果。

  由于是县里罕见的博士,这位副县长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还干过农业技术员的工作。

  该县在出台《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时,由于这种系统的理论县里无人全部掌握,这个方案70%的内容是由徐伟松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

  “在这里,我在农业高科技领域,感到有些‘曲高和寡’,但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们认为我掌握新农业技术,十分相信我,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因此,在陵水,我能更好地把实验室里的理论投入实践。”

  徐伟松坦言,与原先单位不同的是,担任副县长后,可调用、动员的资源多了:“挂职700天时间里,我有更多的机会,让这些理论知识走向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