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一同入水的另外一组潜水员分别是海军(化名)、金辉。
海军是GUE在中国的第一位教练,也是这个组织在中国的领军人物。
入水前,海军打手势问徐海燕是否OK,得到对方肯定回答后,拍了拍她的头表示鼓励。
按照预定计划,徐海燕、孙昊这组潜水员应于入水后两小时出水(也就是下午两点半左右),海军和金辉将在下午三点左右出水。
下午三点左右,海军一组已经回到岸边,徐海燕他们依然没有动静。
没有人知道水底到底发生了什么。
海军心里隐隐有些担心,他组织潜水员们下水寻找徐海燕和孙昊。
由于电磁波在水下基本无法传播,潜水员和水面唯一的沟通方式是通过“象拔”——一支长长的竖立的橙色浮标。这是一条长度约一米的充气浮标,入水的时候是扁的,折起来的。当潜水员准备上升到水面时,会放出象拔,让象拔浮出水面提醒过往船只水下有潜水者,注意避让;当潜水员遇到被急流冲走等紧急情况,象拔可以让施救者在很远的地方看到自己。
海军没有找到徐海燕他们的象拔,这是一个不太好的讯号。
他们为什么会出事
一开始,大家都没往坏处想。
这并不是GUE第一次在中国做项目。今年四月,这群中国的顶尖潜水员对广东省绿窟潭水下洞穴进行探索,完成了4次平均深度超过60米的长时间探索潜水,对绿窟潭洞穴头部洞室进行了地图绘制。
来潘家口前,潜水员们针对各种情况做了详细的预案,徐海燕向很多未能参与项目的潜水员征求了补充意见,还专门借了最好的备用装备。
相较于之前的许多次潜水而言,这本是一个难度系数不太高的项目——它是开放水域,不像洞穴、沉船类潜水,无法快速回到水面;他们设定的最大深度未超过50米,远在能力范围内。
两个半小时并不是一个很长的作业时间,在刚刚过去的9月5日,有潜水员在水底呆了5个多小时。
对两位潜水员来说,这两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技术潜水员,都取得了GUE的Tech 2证书,能够在最大深度75米之内的水域进行技术潜水。他们携带着充足的装备,足以支撑自己在水底活动6-8个小时。
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月色渐渐漫了上来。
海军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时间太长了,徐海燕和孙昊应该出事了”。
所有人都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出事。
徐海燕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念的博士,从事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朋友评价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
她严谨到,下水前会在电脑里留下遗书,说明自己对潜水的热爱,以及对身后事的安排。
孙昊在潜水圈里以热爱钻研技术而出名,他总是尽可能多地练习潜水,将每一个动作练到最好。
某种程度上,潜伴是一种交付生死的关系。根据潜伴原则,潜伴两人身上的装备互为备份,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将提供备用,两人一起上水。
基于这一原则,有家属猜测,会不会是一个人出事了,另一个人为了施救,也出事了。
这样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在这两位技术潜水员身上发生。徐海燕曾在一篇介绍潜水知识的文章中写道:潜水员在拿到证书之前,会经受多种施救训练,其中有一项就是“潜伴出事了不要着急,很有可能你要拯救的并不是一个还有生还希望的人,而是一具尸体,你要做的,就是把潜伴的尸体带到水面”。
搜救
9月7日,GUE正式对外公布,潘家口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有两名潜水员失踪,分别是徐海燕和孙昊。
搜救分为水域和陆地两个部分。
海军心里清楚,湖岸陡峭,水边有很多人钓鱼,如果在岸上,应该早就被人发现了。但他仍然组织无人机和船只不断沿岸搜寻。
水域搜救更为艰难,要如何才能在一片水域里找到两个负重一百多斤的人?
相关资料显示,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唐山迁西县洒河桥镇,最大面积达72平方公里,水库总容量29.3亿立方米,库区水面105,000亩,最深处达80米。
这片水域,不仅淹没了一段长城,还有整个老潘家口村。那个村庄依山而建,现在的水平面是当年村庄的9楼,也就是说,潜水员在下潜时,他们所在的水底并不平坦,而是呈阶梯状的、已经倒塌的、高达八层楼的村庄。
此外,水中存在大量当地渔民布设的正在使用或者已经遗弃的渔网、网箱,给救援增加极大难度。
救援团队只能以声纳测扫的方式在可能出现事故的水域来回寻找,如果扫出某地有疑似人的阴影块,便确定为疑似点,再由技术潜水员进行水下确认。
海军耳朵出血了,依然坚持下水排查疑似点。他看到水底有很多死鱼,它们都保持死去的形状,没有腐烂,灯光一照过去,眼前是一片白色的斑块。
升上水面后,有潜水员大喊,“刚才我右边肩膀被紧紧卡住了,里面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渔网,竖着的,横着的,笼罩在你头上,天罗地网,就是这个感觉”。
一次次入水,海军没有找到他失踪的朋友。那些机器里的“疑似阴影”,有时是一颗倒下的松树,或者一团缠着的渔网,它们大多长一米多,在探测器里朦朦胧胧的,像一个躺下的人。
两位顶尖潜水员的失踪,在潜水圈引起了震动。
许多潜友向海军表达了“随时可以过来帮忙”的意愿,由于现场可容纳人数有限,潘家口水库属于冷水、大深度水域,且水底地势复杂,对潜水人员级别要求很高,只能分批次,按安排轮流来。
“9958救援平台”、“蓝天救援队”、“中国直隶救援队”······许多救援队们赶过来了。有救援团队为了不占用住宿空间,自己扎帐篷住下;有救援人员入水作业后,穿着湿衣继续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