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提包藤编提包
荷花型藤编用品荷花型藤编用品
藤编提篮藤编提篮
海南民间藤编斗笠海南民间藤编斗笠
杨育萍与她收藏的藤编艺术品杨育萍与她收藏的藤编艺术品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近日,海南省博物馆全面开馆,以全新面貌迎八方客展现海南绝美的自然瑰宝。在《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馆》内,“天涯编织”部分展出的藤编作品,凝结着海南黎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

  海南藤编技艺源远流长。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海南就有人以野鹿藤编成含有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的帘幕,手工技艺精美。唐开元至北宋元丰年间,藤编不但是人们的生活用品,海南民间还出现多家藤编作坊,织作藤器者日益增多。清代《黎民图册》记载,“黎生黄白二种藤,产于石岩之上,长数丈,外贩选察其中,雇黎人采取。黎之无业者,竞趋之,黎内生产藤为最饶。”

  黎族同胞将砍来的山藤和老竹子,削成细条,晒干后修剪编成各种各样的藤竹器,既有藤编衣篓、腰篓、藤编箩筐,也有藤编腰织机带、藤编渡水葫芦、藤编槟榔盒等,精美的外观和独特的技艺,令人赞叹。

  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藤编魅力无限、价值无限。在海南,藤编产地主要在白沙、琼中、陵水、保亭等中南部市县,约有5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笪、藤席、藤织件、藤家具等4类,具备轻巧、凉爽、耐用等特点。

  海南中南部山岭重重,盛产藤条,黎族同胞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掌握藤编技艺,用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而后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门手艺。

  藤条是大自然的馈赠,在热烈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中恣意生长。在海南,藤编、竹编或藤竹混编的各类手工制品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