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在海南师范大学自习室备考。海南日报记者 林晓君 摄“考研族”在海南师范大学自习室备考。海南日报记者 林晓君 摄

  这个国庆假期,当人们外出游玩之时,海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唐菊和往常一样,每天上午7时就到教室备战考研。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距离考试只有两个多月,和唐菊一样,海南省众多考研学子在各大高校的教室和图书馆里抓紧复习。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考研成众多大四学生“标配”

  10月3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复习,唐菊坐在教室外背书。她每天早上7时到自习室复习,晚上10时半才回宿舍休息,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我复习的时间不算长。我的室友上午6点半就出门了,晚上回到宿舍还在抓紧时间继续学习。”

  “目前,很多学校招聘老师时,硕士学历是基本条件。我希望能考上本校师范类应用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升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唐菊说。这个国庆假期,她一直在学校备考,“很快就要考试了,必须抓紧时间复习。”

  与唐菊一样,数千里之外的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于子祺这个国庆长假也一直在复习备考,“离硕士研究生考试只有两个多月,我想抓住机会努力拼一把。”

  随着“考研热”不断升温,考研成为众多大四学生的“标配”。许多考生将考研视为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

  在西南地区一所大学就读的大四学生张婷婷,今年计划报考一所北京的“211”大学。张婷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我就读的本科学校不是“211”院校,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我以后想到北京工作,考取当地的研究生更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族”的主要动机,所占比例超过70%。

  越来越多往届生加入考研大军

  数据显示,在2018年的全国考研人数中,往届考生达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越来越多的往届生纷纷加入考研大军。

  海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李静,去年考研因为英语分数没过线而落榜,今年她想再考一次。她表示,考研不仅是为了给文凭镀金,“去年复习了整整一年却没考上,我有点不甘心,还想再试一次。”

  今年,李静计划报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年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而是一心一意备考。

  李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有了第一年的备考经验,第二次备考学习较为顺利,但是压力也比较大。欣慰的是父母对她的选择十分支持,常常打电话让她轻松应考。

  周恺捷(化名)大学毕业后,在海南一家省级媒体已工作两年。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的他,目前的工作相对稳定。从去年开始,他决定复习考研,“工作后感觉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少,想再读书充实一下。现在还没有成家,正是读书的好时机,结婚以后顾虑就多了。”

  周恺捷坦言,上班族考研最难平衡的是工作与复习的时间。他白天要采访编片,不能像学生那样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每天工作回家后都要复习到深夜。

  采访中,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也纷纷加入在职考研大军之中。

  考研切勿盲目跟风

  “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一些较好的岗位对学历要求较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才能报考。” 在国内一家知名考研机构就职的夏老师表示,很多“考研族”都希望通过高学历找到一份心仪工作。此外,“名校情结”也是导致“考研热”逐年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媒体调查发现,人们考研的原因各不相同,大多还是为了自我增值,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很多学子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相对清晰的规划,既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不过,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延缓就业时间的逃避心态,有追逐热门专业的盲目跟风等。

  在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云大津看来,如今,考研、考博不断升温,有些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有不少人是对未来感到迷茫,将考研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或是延缓就业的“权宜之计”,这样的学习动机无疑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有关专家建议,目前,“考研热”不断升温,高校应在考研问题上对学生加强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更合理、更科学地规划未来。“考研族”应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报考,切忌盲目跟风报考。

  原标题:“考研热”逐年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