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稻子就收割了,今年收成应该比去年好。”5月4日,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委会昌会山村的稻农冯所荫来到自家稻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水渠干涸  “靠天吃饭”20年

  现年65岁的冯所荫是大致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务农为生,膝下3个女儿均已出嫁,家中仅他与打零工的妻子,生活十分拮据。在政府的帮扶下,冯所荫盖起了牛舍,将帮扶养的2头牛发展为8头,同时发展养鸡产业,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并于2017年脱贫。脱贫后的冯所荫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仍然耕耘着自家的3.6亩土地。

  “往年种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就好,一遇到干旱就减产或者绝收了,20年来基本都是这样过来的。”冯所荫说。原来,大致坡镇昌福村委会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乡村,近半土地为沙土地,欠佳的土壤条件本就对发展农耕种植业十分不利,大部分水源依靠上游水库排水。而近20年来,昌会山村的农田沟渠却已没有水再流,朴实的当地农民也缺乏向政府部门反馈的意识,以致村中农业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窘境。

  上游截流 淤泥没过小腿

  “用水难”问题在今年2月份迎来了转机。彼时,海南从省直单位和各市县抽调干部,组成覆盖全省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奔赴各乡镇各村开展工作。当昌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学林带领工作队来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时,发现了冯所荫的水稻部分已经发黄、田地处于龟裂状态。冯所荫无奈向工作队成员倾诉了自家种田用水难题。

  “得知冯所荫的困难后,我们立刻在村委会范围内进行摸底,发现有33个自然村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用水难’问题,渠中常年累月堆积了大量淤泥,平均有30厘米深,人踩进去泥都可以没过小腿。”李学林介绍,经大致坡镇、昌福村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队顺渠而上走访发现,水渠干涸是上游鱼虾养殖场截流用水,加之养殖污水排放将沟渠堵塞。

人人出力 4600亩农田“解渴”人人出力 4600亩农田“解渴”

  发现了“病根”,镇、村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队立即“对症下药”。李学林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81名正式党员、6名预备党员发扬敢为人先、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的工作精神,积极投入到清理疏通灌溉用水渠的工作中,33个自然村的村民小组长也纷纷参与其中,并通过宣传动员,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出力”的良好氛围。当地百姓在得知政府开始疏通水渠后,各家各户自发参与到清理水渠的工作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渠道疏通的整治场面热火朝天。同时,李学林带领工作队奔赴水渠上游,与鱼虾养殖业者逐家座谈,要求不得截流并不得将污水排放入下游沟渠。

  经过当地政府、百姓的共同努力,截至3月初,昌福村委会所属的33个自然村的水渠已经全面贯通,疏通25处截流点、清理淤泥3500立方、清理杂物垃圾20吨,使690户3502名群众受益,4600亩农田得到灌溉。“我们计划接下来修建一条专门的引水渠和一条专门的排水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李学林说。

  “今年有干旱天气我也不怕了。乡村振兴工作队会协调水库多放水,保障生产,今年一定会丰收。”站在水田里的冯所荫看着已经抽穗的水稻难掩兴奋之情。在冯所荫的身后,春风将绿油油的稻浪掀起,翻滚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