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上,吉阳区对全区23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15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进行表彰,总结吉阳三年的教育经验,就是用先进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聚合力、办实事、提效能、增活力,扎实推进吉阳教育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吉阳教育用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实现了连续3年大突破和历史性大跨越。小学综合平均分从163→194→206.2,提升43.2分;中考平均分从386→430→463.1分,提升77.1分,3年稳居四区之首;近日,海南省教育厅授予三亚多所学校省级荣誉称号。据初步统计,在30所学校中,吉阳区就占了11所,其中9所学校都是近两年获得此项荣誉。此外,今年三亚3所幼儿园成功晋级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吉阳区占2所,这些成绩既是吉阳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也是吉阳区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延伸党建触角,成立大党委、探索教育集团化、打造人才强磁场教育理念、塑造“阳光教育”公益品牌,聚力推动教育高位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教育”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共建共享:“高位嫁接”优质资源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育是个长期性工作,需要下细功苦功。”这是市政协党组成员、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对教育的理念。   

  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编写的《吉阳区创建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是吉阳区委、区政府为打造教育强区勾勒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年时间,吉阳区拿出“绣花”功夫,对全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全盘摸底 ,破解教育失衡难题。   

  “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为打造教育强区装上强大引擎。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质量是教育的灵魂,如何提升教育品质,办有灵魂的教育?吉阳区教育局长侯雪华给出了答案:“高位嫁接”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来到群众“家门口”。   

  探索集团化办学。把全区35所学校分成3个层次,采取“一拖三”(一所优质学校带三所薄弱学校)和二级学校向一级学校靠拢的方式分层管理;把全区35所小学分成8个教育集团,资源共享,管理互通,上下联动;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8个学区,组成“1+1+N学区联盟,即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1所薄弱学校,N所学校组成学区成员。学区长学校对基础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带动,达到优质均衡,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唱响一体化发展“主旋律”。树立全区一盘棋,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区委、区政府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和学位攻坚行动,乡村学校“弱小差”、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集团一家亲。实行集团内教师和中层干部“微循环”,核心学校按本校教职工人数10%-15%的比例,统筹安排干部教师交流到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任职任教。同时有计划地从成员学校选派干部教师到核心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和跟岗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共享。   

  名师做王牌,开展“传帮带”。借助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平台,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   

  实施“一校一品”。凸显个性,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注重集团内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一校一品”格局。   

  用真心真情真意制定的这一系列实招硬招,将吉阳教育迅速推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