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谢佳宁 摄影报道)近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三亚市海棠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获悉,三亚市海棠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成型。根据规划,2020年,力争通过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评定,通过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海棠湾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的主题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内顶级的旅游新业态集聚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形象名片。
立足示范省市 打造国家全域旅游改革创新标杆
根据规划,海棠区全面落实三亚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及其各项重点任务,系统总结和梳理2016年以来三亚市、特别是海棠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践经验,力争通过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评定。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2021至2025年,海棠区在该阶段将实现全域旅游系统化完善,旅游产业持续优化和创新。
充分挖掘 “大三亚”资源,初步形成了“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同步”的格局,基本实现了旅游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有机整合,共同构筑了“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海棠区着力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旅游营销精准化、旅游治理规范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已成长为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核心区”的关键“名片”,为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为支撑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三亚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总体任务安排,经过4年多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海棠区各项指标任务均有长足进步
据了解,海棠区汇聚了世界顶级酒店品牌,是中国度假酒店最集中的区域,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顶级度假区、中国休闲度假的新地标。海棠湾已经成为引领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海棠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风情小镇、水系工程、文化不夜城、国际购物中心、养生社区、国际艺术中心、国际游艇社区等产业产生了集聚效应,多元化的产业进驻将提升国家海岸整个湾区的价值。
域统筹创新 全面推进“点-线-面”建设
根据规划,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海南确定了“点、线、面”的全域统筹发展路径。依托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海棠区将以“国家海岸”的主题定位为基础,结合海棠区优越的滨海资源、主题公园、免税店、康养旅游、温泉度假、高尔夫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和发展趋势,计划将海棠区打造为国际知名、国内顶级的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海棠区全域旅游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两心、两轴、四组团”。其空间布局是基于点线面联动,结合海棠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一带为滨海休闲度假带。滨海休闲度假带是海棠区旅游吸引物最集中的区域,深耕海洋文化,形成以国际品牌高级酒店群、亚特兰蒂斯水上乐园等为主体的国际水平、国内顶级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带;两心是指海棠区全域旅游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旅游核心区,是海棠湾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两轴是指滨河生态旅游景观轴、山地生态旅游轴。滨河生态旅游景观轴沿藤桥河打造生态绿道、慢行道、骑行道、内河游旅游项目等山地生态旅游轴发展山地休闲、水库休闲等项目;四组团为海洋海岛休闲度假组团、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组团、健康养生组团、温泉休闲度假组团。
改变单一景区景点式供给模式,扩大海棠区旅游产品供给广度和深度,依托海棠区全资源整合,集中打造一批海棠特色的滨海旅游体验点、旅游景区景点、城区休闲旅游点、特色乡村体验点、主题小镇产业点、低空旅游点、旅游购物体验点、生态旅游点以及其他新业态承载点等。
海棠区现有一家国家AAAAA级景区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一家国家AAAA级景区为水稻国家公园。在此基础上,充分依托现有发展现状较好的旅游点,打造一批旅游景区(点),规划至2025年,新增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1家。
无缝衔接 建设旅游“慢游”交通网络
依照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海棠区结合全域旅游产品的空间区位,以线串点,连通优势景区,重点打造滨海度假精品旅游线路、康养旅游线路、乡村生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线路、婚庆旅游线路、节庆旅游线路六大主题游线。
做好海棠区各景区景点、旅游吸引物、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之间的内部公共交通连接,实现全域旅游交通畅行。优化和提升海棠区和三亚市其他区之间的旅游交通体系,增加旅游公共交通车次,优化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实现游客在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到海棠区的无缝换乘和一站直达。建设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慢游”交通网络。
加快构筑“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切实推动城市候机楼建设,扩大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加快通景公路、旅游连接线和乡村旅游公路等的景观化、旅游化改造,探索打造交通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加快集市民游客中心、城市候机楼、区域交通枢纽、市场综合整治平台等功能的复合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积极打造全域联动的智慧停车服务系统,将公共停车场、企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等纳入统一平台服务监管,同时充分利用非核心道路以及其他闲置空间建设临时生态停车场。不断完善游客集聚区、景区景点和重要交通节点的交通引导,着力打造规范、简洁、实用、国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立起全地域覆盖、全领域兼容的旅游标识和导览服务系统。加快打造覆盖全域的厕所管理系统,将旅游厕所、公共厕所、景区景点厕所、酒店厕所等纳入统一平台。
强化金持力度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
除此之外,海棠区还探索建立旅游业发展启动资金和引导资金制度,重点支持产业促进、前期研究和旅游营销等旅游公共类项目;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奖助体系,对涉旅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及奖励扶持;探索制定涉旅企业金融融资方案和政策,探索运用现代市场融资方式,着力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全面深度合作;全面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形成多部门协调合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态势。
遵循土地规划修编优先考虑旅游用地、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用地计划和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旅游新增用地、未利用地或废弃地优先新增旅游用地计划或指标等“四个优先”,重点保障旅游新业态用地流转、农用地综合利用等;
推动实现旅游节事赛事旺季“不停歇”,不断加大对草莓音乐节、亚特兰蒂斯C秀等节事娱乐的支持力度,继续举办国际电音节、国际沙滩马拉松等顶级赛事,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顶级节事赛事活动并重点培育水上娱乐项目;充分借助专题演出、室内剧场、夜间秀场、民俗节庆等文化演艺旅游产品,持续举办黎苗“三月三”、乡村旅游文化节等,着力打造海南黎苗节庆胜地。
专项支持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和制造,针对国家级、省级旅游商品大赛获奖等次给予相应奖励;不断加大特色农副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的设计、包装及销售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地方认证标准;不断丰富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商品和服务内容,将旅游商品精品店、特色店布局到游客服务中心、车站、景区、旅游街区等,构建以免税购物为核心引领的旅游消费体系。
出台全域统筹支持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专项举措,不断壮大以文化、交通、生态、科技、教育、康养、体育、乡村、购物、游艇、房车自驾车或海洋等为基础功能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不断健全旅游融合业态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打造国家级或省级国际旅游消费示范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努力实现接待游客量年均20%以上的增速。
振兴乡村旅游 扎实推进椰级乡村旅游点建设
据了解,规划至2025年,海棠区至少改造升级1家海南五椰级乡村旅游点、1家海南四椰级乡村旅游点。持续开展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重点创建国家4A、5A级景区,不断加强已有景区改造提升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对标《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编制创建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依托共享农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因地制宜开展椰级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同时力争省级旅游小镇创建取得突破性成果;深入开发体验式、沉浸式旅游产品,加快传统旅游线路的优化升级,加大新业态旅游产品品牌的集中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力争在国家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或历史文化名村等创建工作上取得“零”的突破。
根据游客行为规律,重点在城市休闲商务区、主要村镇、旅游景区主要出入口、旅游热点区域等布局不同类型的旅游美食区。深入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等,不断增强星级饭店、连锁酒店和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本土特色及吸引力、竞争力,有序开发特色民宿、共享住宿、房车自驾车营地、帐篷酒店、水上船坞等小型住宿设施;积极引导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建立健全旅游住宿卫生、价格、服务、环保等方面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
海棠区将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推进以特色旅游村、休闲农庄、乡村民宿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引导乡村旅游服务全面升级。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増加农民收入。
积极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建立基于“三产融合”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不断鼓励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参与旅游创业拉动就业工作,积极探索旅游创业就业新模式,重点依托精品景区引流优势和酒店业等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探索特色民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行业直接就业等方式拓展农民稳定增收渠道。
附件三:海棠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图件
1。旅游景点分布图
2。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图
3。重点发展村落与美丽乡村资源分类图
4.1 旅游线路图:滨海度假精品旅游线路
4.2 旅游线路图:康养旅游线路
4.3 旅游线路图:乡村生态旅游线路
4.4 旅游线路图:文化旅游线路
4.5 旅游线路图:婚庆旅游线路
4.6 旅游线路图:节庆旅游线路
5。旅游交通结构图
6。旅游酒店分布图
7。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