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三:虚假轮换储备粮骗取补贴。2012年至2014年,海口一储、二储、红旗粮库、甲子粮库等虚假轮换储备粮4.56万余吨,骗取国家财政补贴486.75万元。企业违规有三招:一是通过代理轮换企业制造虚假轮换。海口市属粮食企业与海南湘韵米业有限公司、海南东银贸易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串通一气,签订虚构的粮食购销合同,伪造粮食出入库单据、资金相互走账,制造交易假象,共同造假。二是国有粮库之间“空对空”虚假轮换。粮库之间相互签订虚假粮食购销合同,伪造粮食出入库单据,开具发票,但无检斤单或过磅单,两笔业务挂往来款核销,实际未产生真实资金流动。三是国有粮库内部通过财务处理制造虚假轮换表象。如红旗粮库2012年至2014年,通过财务处理虚构购销业务总共106笔,其中虚假购进市储大米共1万余吨,金额4295.86万元,虚假销售市储大米1万余吨,金额4141.6万元,骗取财政补贴。

  手段四:安排人员“吃空饷”。海口市粮食局和市属粮食企业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安排亲属和特定关系人在市属粮食企业长期“吃空饷”,每年由企业发放生活费,缴纳五险一金等费用共计人民币约162万元,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海口市属7家粮食企业共有在册职工318人,其中,在职职工206人,“吃空饷”人员112名。直至2014年12月,海口市粮食局才将112名“吃空饷”人员全部清退。

  原因分析:目无法纪,监管缺失

  海口市粮食系统系列腐败案件中的涉案人员理想信念丧失、法纪意识淡薄。从涉案人员情况看,多数是“60后”,文化程度不高,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少人抱着“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人家能拿,我也能拿”的心态,一旦有机会,内心的贪欲就会变成实际的贪婪行为。

  海口作为全省粮食主销区,粮食大部分从外地调入,购进成本高,加之气温高、空气湿、仓库陈旧、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储备粮业务基本是亏损的。市属粮食企业自负盈亏,主要靠财政补贴来维持,因此,为了小集体利益,大多选择了储备粮外包轮换,这样,既把轮换损失转嫁给私营企业,又可轻松地获得国家财政补贴。

  而私营企业承包储备粮轮换业务,可以从市属粮食企业获得政府贴息贷款,与市属粮食企业合作经营贸易粮,还可以获得农发行低息贷款,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又减少了贷款利息。在利益驱动下,部分私营企业把国有粮库负责人作为“围猎”目标,想尽办法对其拉拢腐蚀。

  据了解,储备粮从储备计划、分配、贷款、购粮、储备、轮换、发放轮换补贴资金,对外涉及发改、财政、农发行,对内涉及粮食主管部门、各国有粮库,监督主体不可谓不多,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要么为了利益“抱团”,要么疏于管理,致使监管形同虚设。

  在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对上报的储备粮轮换相关资料审核把关不严,会同市粮食主管部门对储备粮轮换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农发行执行信贷监管职责不到位,只负责将贷款发放给各国有粮库,对于贷款的使用及去向没有跟踪监督,没有进行“封闭”管理,导致资金“体外循环”。

  教训警示:亡羊补牢,扎紧制度笼子

  分析海口市粮食系统系列腐败案件,既有个性,更具共性。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都应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心存戒惧、筑牢防线、防微杜渐。

  案件被查处后,海口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农发行等部门积极整改。海口市粮食局将尽快完善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推进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及负面信息公开,扩大粮食质量检查面、增加频次,提高代储代轮企业门槛并施以严格监管,严防超期超量挂空轮换、虚假轮换、“以陈代新”等问题发生;市财政局将加强对轮换报表的审核,严格拨付和监管储备粮管理费和轮换费,确保“钱随粮走”;市物价局将加强对市级储备粮轮换价格的监督;农发行将根据轮换计划及轮换进度,按照“库贷挂钩、封闭管理”的原则,及时发放和回收储备粮贷款,避免贷款资金“体外循环”;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油购销政策和储备粮轮换的有关规定,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现任海口市粮食局局长张鸥介绍,针对违纪案件暴露出的系列问题,粮食局已经出台《海口市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海口市粮食局市级地方储备粮补库方案》《关于应对地方储备粮潜在风险实施方案》《海口市国有粮食企业用人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补上监管漏洞,并从组织、制度、措施等多个层面,加大了追粮追款工作力度,共计追回被拖欠、挪用的资金近2000万元,对涉嫌诈骗、恶意拖欠的6家合作企业进行了起诉,尽全力挽回国有资产损失。(段小申 通讯员 张谯星 张云 李佳飞)

  原标题: 海口市属7家粮企在职职工206人 吃空饷人员1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