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的海水轻拍洁白的沙滩,海南省三沙市的美宛如仙境。珊瑚托起的小岛上,新植的步麻树在灿烂的阳光中摇曳,为这个蓝与白的世界增添了一抹宝贵的绿色。
“在三沙种一棵树不容易啊!”渔民们说,在高温、没有土和淡水的珊瑚岛礁上,即使椰子树也很难成活。只有来自潭门老家的步麻树,耐高温、高盐、高湿,即使在台风的打击下也顽强生存下来,担起三沙“绿化宝岛”的重任。
2013年,三沙人正像这生命力旺盛的步麻树,用无畏的勇气,冲破艰难险阻,开拓着不平凡的事业。一年中,三沙在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履行国家担当的征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史无前例的实践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在海南视察时明确指出,加快三沙市各项建设,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必须承担好的重大担当。
省委书记罗保铭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参加三沙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三沙市履行中央赋予的职责,扛起海南的一份历史担当,积极而又有效地体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三沙这个因国家权益而设的城市,注定了起步就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谋划、设计,注定要扛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国家担当。”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指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做好三沙工作的重要品格。
政治担当
远远的就看见,五星红旗在高高的旗杆顶上迎风招展,为碧海白沙的晋卿岛添上了一抹最鲜艳的色彩。旗杆下面,就是三沙市第一个基层政权组织——去年7月22日挂牌成立的中共三沙市永乐群岛工作委员会、三沙市人民政府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
高扬的五星红旗,昭示着这个政权组织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明确要求,三沙要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南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重要使命。年轻的三沙市,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南海上各岛礁分散,许多岛礁不但远离海南本岛,到永兴岛也有相当距离,岛际交通不便,部分岛礁常住人口少……三沙市的政权建设,情况复杂,困难重重。
“三沙的工作几乎都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只能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创造先例,为实践探路。”肖杰说。
永乐工委、管委会确实给渔民们带去了许多从没有过的变化。一说起来,渔民符忠灿的思绪又回到了2013年9月29日的夜里。
台风“蝴蝶”中心风力12级、13级、14级……漆黑的夜里大风呼啸,礁盘外恶浪滔滔,突然,一道手电筒的光划破了夜色。“广东渔船在西沙海域遇险,大家去沿岸紧急搜救生还者。”台风中心刚刚通过西沙群岛,工委就组织鸭公岛、羚羊礁等岛礁渔民44人配合部队和专业救助力量连夜搜救,并组织船只将搁浅船上的获救渔民和船上人员接到晋卿岛上。
台风过后,又是工委第一时间运来了淡水、食物和建筑材料,帮助渔民度过灾后难关,重建家园。“现在工委组织我们把房子修好了,水、电也恢复了,比台风前还好。”符忠灿说:“要是没有工委,这么强的台风打过,我们吃喝都成问题。”
还有一支特别的队伍,用渔船积极参与搜救,这就是三沙第一支海上民兵连。“别看渔船小,蕴涵大能量。”参与搜救的某部参谋高海超说,渔民对海情海况更熟悉,渔船机动灵活,在搜救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这一年,三沙人经受住了多达10个台风的考验。仅从9月下旬到11月,就遭受了连续4个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的袭击。
“每个小岛上居民虽然不多,但团结起来我们就很有力量。”永乐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维权说,为什么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三沙军民却没有人员伤亡?因为我们的组织依靠群众提前做了许多工作。
第一批居委会成功换届,选举了新的居委会干部;居民第一次有了三沙身份证;第一批渔民新党员入党……2013年,三沙市的政权建设不断向纵深拓展。
在此基础上,三沙市初步建立了“六个一”海上综合联合执法制度和军警民联防管控机制。全年,三沙海上综合执法力量顶着惊涛骇浪,共出海维权执法83航次,航程1.3万多海里,发挥了海上综合执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索军警民联防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
不能忘记,在一个又一个台风面前,军民共同构筑了“海上长城”,护卫三沙,抗击灾害,应急救助,奏响大爱无疆的赞歌。一年来,驻岛军民还高兴地看到,机场改扩建、垃圾污水处理等共建共管项目进展加速;海防委员会成立,所有居委会办公楼按照平战结合的“五合一”要求进行建设。地方政府真心、真情、真力搞“双拥”,投入大量资金为部队办好事实事,运送官兵上下岛1.5万人次;驻岛部队积极主动参与三沙经济社会建设,在项目用地与选址、应急救援、海上执法等方面给予无私帮助……谱写了“军民团结一致,共筑南海长城”的新篇章。
建设担当
太阳能光伏发电面板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村里最显得高科技的设备了。”赵述岛渔民李遴赛说,如今,三沙渔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都用上了太阳能发的电。
回顾过去,李遴赛20多年前上岛时,用的还是煤油马灯;后来换成了柴油发电机,有电了,但柴油有限不能一直用;现在,终于变成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用的太阳能。
过去的一年,三沙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交通、能源、民生、环保……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三沙建设新的变化,但三沙人为此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
“三沙广大干部群众不怕艰苦,不怕情况复杂,不怕没有先例,敢作为,有作为。”罗保铭这样评价三沙人的作风。
2014年伊始,看到永兴居委会办公楼封顶,工程师何荣柱长出一口气。他实在没想到,这个在海南本岛看上去很简单的项目,遇到了这么多复杂的难题:外来材料要重新检测看是否能耐受高温高湿的考验、岛上用水要送到本岛检验是否可用,要协调运力保证材料供应,还要照顾好工人免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综合各方面来算,三沙的建筑成本可能是全国最高的。”他不禁感慨。
“三沙项目抓进度的难点是人员、物资上岛问题,耽误一个船期就是一周甚至半个月。”三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耕说,“推动项目建设经常像打仗一样抢进度”。三沙市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特事特办领导小组、招标采购中心,成立项目办和项目专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沙有“三高”:温度高、盐分高、湿度高,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三沙的项目必须要质量过得硬,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三沙市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贾增祥说。他举例说,三沙市所有建筑物的抗震烈度都要高出一筹。
2013年,三沙市有9个省重点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以来,一批码头、海水淡化、补给运输和服务基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三沙发展越来越快。新年前,一个令三沙人欢呼雀跃的好消息传来,万吨级“三沙一号”补给船已入坞建造,2014年竣工交付后将把现有交通保障能力提升4倍。而当下,能装下这艘大船的永兴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漂亮的“甘泉岛”号西沙岛际交通船正停泊在码头里,缩短了永兴岛和各岛礁的距离。
能源设施建设为三沙注入新的动力。今天,从永兴岛上空向下望,北京路两侧银光闪闪,建筑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共同组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500KW智能微电网。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处于优先位置。赵述岛海岸修复工程是设市后第一个建成的重点项目,永兴岛污水处理、西沙垃圾收集转运工程部分已投入使用,永兴岛上建立起现代环卫队,在部分岛礁植树3500多棵……最近,甘泉岛海洋与动植物保护站也开始履行使命。
三沙的能量在不断积蓄,三沙的魅力在持续增加。
民生担当
三沙人投身建设的艰苦,也换来了民生的幸福。
“这可是专门为三沙设计制造的。”鸭公岛渔民叶兴彬拍了拍岛上新建的海水淡化装置:“防腐、防锈,还能防14级台风,能用好些年。日产淡水15吨,别说喝了,洗澡、浇树都没问题。”
端起碗,他美美地喝了一口西沙的水。水,是渔民在岛礁上生产生活的基础。随着海水淡化和太阳能设施在西沙各岛礁的普及,这样的美也在其它岛礁的渔民口中。这样的美,更在所有三沙人的心中。
“过去一年三沙的变化,最大是民生。”肖杰说,改善三沙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军民的幸福指数,永远没有休止符。他深深地记得国务委员杨洁篪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三沙民生的改善,体现出中国人的尊严。”
渔民们曾10多年一成不变的生活,随着三沙市的挂牌成立迅速发生着改变:水、电的改善之外,多数渔民有了冰箱,可以把鱼冷冻存储起来卖个好价钱;广播电视基本村村通、户户通,渔民可以看电视、听广播,还有了一些基本的娱乐;一些岛礁有了手机信号,可以直接和家人、买家联系;甚至还可以上网,融入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生病了有医院可以及时就诊,尤其是可以看渔民们最怕的潜水病……
三沙的妇女儿童也多了起来,她们发现:“永兴岛和老家没有多大差别嘛。”
最受她们青睐的,当然是新开业的北京路商业街,永兴岛上的“王府井”。这里有岛上第一家理发店、冷饮店、水果店、海洋装备店……价格和海南本岛基本相当——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也是民生责任的担当者。“三沙很苦,没有老板来投资开店,怎么办?想来想去,我们来投资,请人管理,保证让驻岛军民享受和海南岛上一样的服务。”三沙市永兴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陈儒丰和同事们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门店的装修,确保了2014年元旦迎客。
“人民医院有天使,南方电网架线忙,三沙卫视上卫星,我看行!”今年元旦的军民联欢晚会上,一首诙谐的“三句半”,就是三沙人对幸福的形象表达。
海风拂过,步麻树叶子发出响亮的“飕飕”声,这是它们成长的声音。和这些努力伸展的步麻树一样,三沙人挺直身姿,栉风沐雨,在一个完全没有先例的地方,创造属于自己的实践范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