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南假蜂蜜横行真蜂蜜滞销 槟榔本无蜜何来槟榔蜜?(2)

A-A+2014年4月29日15:50海南日报评论

  国标迷象

  部分指标不合理 倒逼生产者造假

  假蜂蜜合格,真蜂蜜有时反而不合格,企业收购2吨蜂蜜至少可生产10吨“指标蜜”

  蜂蜜真假,标准何在?

  “旧的标准暂停,新的标准还没出来,现在检查都没有标准可依。”高景林说。

  新标准迟迟没能定下来

  2013年7月24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 14963-2011)修订研讨会在北京广西大厦召开。这是自2012年9月以来召开的第三次修订会议。

  “这次会议,蜂蜜真实性鉴别方法是否写入标准,争论异常激烈。”一位与会者向记者透露,卫生部门代表认为,蜂蜜掺假主要是掺入糖浆,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何况掺假手段不断翻新,不宜写进标准固定。

  但是,蜂业界代表认为,蜂蜜真实性鉴别是这次标准修订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不把蜂蜜真假的鉴别这个关键问题写进标准,可以说,这次修订就没有意义。”

  蜂蜜国标命运多舛

  没有哪项国标,比蜂蜜国标,命运更多舛。2011年,卫生部刚刚颁布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还尚未实施,就被行业要求叫停。

  其实,早在1982年,商业部就颁布实施了GH012-82《蜂蜜质量标准》;2002年,又以G918796-2002蜂蜜国家标准取而代之,但二者均是推荐性标准,由蜂蜜生产企业自愿采用。当时规定,企业只需持自定标准到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18796-2005《蜂蜜》国家标准,汲取之前太过宽松的教训,由推荐性标准改为强制性标准。其中,增加了蜂蜜的真实性要求:“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蜂蜜中碳-4植物糖的百分含量不得大于7;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

  这一段话中,最为关键的是“碳-4植物糖含量”,这是当时鉴别真假重要指标。“甘蔗、玉米、高粱属于‘碳-4植物’,蜂蜜检测要求‘碳-4植物糖的百分含量不得大于7’,就是要限制在蜂蜜中添加这些糖浆。”王志刚说。

  但是,却没有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者在蜂蜜中添加“碳-3植物糖”,大米就属于“碳-3植物”。用大米糖浆冒充蜂蜜或掺入蜂蜜,早在2008年以前就有传言,但因为没有检测技术,一直无法证实。

  直到2011年3月,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和江苏中谱检测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SM-R(蜂蜜中大米糖浆检测)技术宣告成功,才使传说得到证实,该机构随机从市场上抽检了几家主要蜂蜜品牌,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品牌都测出含有大米糖浆。

  “2011年,由于国家部委职能调整,卫生部颁布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随之GB-18796-2005《蜂蜜》国家标准废止。”高景林说,不过,这个所谓的“新国标”,只考虑食品安全性,没有将蜂蜜的真实性列入。这让我国蜂蜜市场掺假现象持续泛滥,同时,执法部门打击蜂蜜造假执法无据。

  不少指标反使假蜂蜜检测合格

  更让国标受到质疑的是,其中不少指标,真蜂蜜检测不合格,而假蜂蜜检测却合格。“例如,嗜渗酵母的指标,由于生产出来的天然蜂蜜都会含有,很多反而不合格。”高景林说,“蜂蜜的成分含量与花(蜜源)有关,大自然的花各种各样,成分也很复杂并且不稳定,很难用指标进行衡量。”

  “一些指标,还容易倒逼生产者造假。”高连生告诉记者,按照标准杂花蜜的淀粉质大于等于5.0,但是,有些花没有淀粉酶,而有些则很高,“在琼中,早春的花淀粉酶值能够达到标准,而春夏之后就达不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净化蜂产品市场,严厉打击“指标蜜”。所谓“指标蜜”,就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假蜂蜜。“造假企业收购2吨蜂蜜,至少可以生产10吨‘指标蜜’。”宋心仿等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假蜂蜜。同时,加大对蜂蜜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投入,识别天然与合成蜂蜜。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国家蜂蜜质量标准,使检查部门打假有法可依。

  蜂农迷象

  假蜂蜜横行市场

  连累真蜂蜜滞销

  海南蜂蜜销售八成靠熟客,因此难扩规模、难成品牌

  又到蜂蜜开采时,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方香村蜂农陈君不停地给熟客们打电话。

  “他们都会提前通过电话预定,开采蜂蜜了,我就告诉他们一声,让他们来拿。”陈君养了110箱蜂,每年来他这求购蜂蜜的有30到50人,“都是买来自用,量都不大,最多也就几十斤。”每年产量在2000斤左右,年收入有16万元左右。

  养蜂有利可图,也让部分市县将其作为惠民产业进行推广。高景林介绍,2004年海南只有不到2万蜂群,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2万蜂群,其中中蜂有8万多箱,意蜂有4万多箱。

  不过,像陈君这样的“熟客”销售模式,是海南蜂蜜主要销售渠道。在儋州、保亭等市县,至今没有蜂产品企业进入。海南中蜂,琼中占半,虽然琼中有两家蜂产品加工企业,但是每年两家企业加起来的蜂蜜销量不到8万斤,相比74万斤的总产量,仅占10.8%。

  “熟客”销售模式存在不稳定性,交易量少,市场规模不大。目前,琼中每户蜂农平均养蜂量不到13箱,儋州每户蜂农平均养蜂量也仅20多箱。

  儋州市兰洋镇中洲农场蜂农王天华从1999年开始养了五六十箱蜂,14年后他还是五六十箱。“一个人养,能养200多箱中蜂,但是养多了卖不出去,特别是有些顾客今年买,明年也许就不买了。”王天华说,他家蜂场每年最高销量在1200斤。“销售市场难以扩大,很大原因是假蜂蜜的冲击。”

  作为海南品牌农产品的琼中蜂蜜,至今难以走出琼中。目前,琼中蜂蜜加工企业有两家,海南琼中奇蜂特色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海口有销售点,但是销量也不是很大;而另一家琼中连生蜂业有限公司,2011年曾与一家连锁药店合作,在海口销售,但仅仅一年,就退出了。

  “进药店、超市的门槛很高,一是结账慢,直到今年药店才把欠账结清;二是,药店提成很高,零售价88元/斤的蜂蜜,他们要44元/斤。而我们蜂蜜的蜂农收购价是35元/斤,加上损耗、包装、运输,成本将近50元/斤。”高连生说“虽然我们是亏本销售,但是由于价高,销量远低于廉价蜂蜜。”

  宋心仿说:“‘指标蜜’盛行,造成真蜂蜜销不出去。2013年全球气候恶劣,蜂蜜产量大大减少,按说价格应该上扬,但我国蜂蜜行情却未见好转,蜂蜜价格不仅不涨反而有所降低。其中,洋槐蜜大幅减产、椴树蜜在基本绝收的情况下,年底蜂蜜市场上仍有2000多吨的库存积压。”

  “海南生态环境好,粉源植物丰富。全国现有的主要蜜粉源植物40多种,海南就有20多种,此外,还有100多种野生植物可提供蜜源。”江西一家蜂企负责人陈荣说:“作为旅游大省,热带雨林无污染的野蜂蜜是很好的旅游土特产品。如果能够一方面建设品牌,另一方面净化蜂蜜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假蜂蜜有害健康

  蜂蜜造假最先掺的是白糖,后来是甘蔗、玉米、高粱等糖浆,现在是大米糖浆较多。假蜂蜜破坏了蜂蜜原有的品质,更不具有天然蜂蜜独特的保健功能。食用假蜂蜜不但收不到应有的保健效果,还会无形中增加糖浆的食用量,特别是假蜂蜜中食品添加剂过量,消费者长期服用必定会影响健康。

  真假蜂蜜如何辨

  如果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蜂蜜,颜色不均匀、不鲜亮,上面漂浮一层沫,那是花粉。

  蜜有花香味,蜂蜜的花香来自于蜜源,香味淡而持久,如果香味很浓,则很可能添加了香精。

  真蜂蜜甜味不是特别纯,但是后感很重,味道留在嘴里很久。

  蜂蜜90%会有结晶,如果是蜂蜜结晶,用手一搓就化掉,如果化不掉就是白糖结晶。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