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从断垣颓圮,到如今的焕然一新,李氏古墓群、儒符石塔等一批濒危的文物古建,近几年内,陆续“得救”,穿上了“新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得救”的文物古建群中,有些长期遭到“冷落”,而有些,虽然得到良好修缮,但没有得到利用,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等着有缘人前来一睹其“芳容”。
李氏古墓群等濒危文物古建“得救”
建的方方正正的儒符石塔、雕工精美的天后宫、带有神秘色彩的李氏古墓群……据海口市文体局文物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除上述所列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外,海口市先后实施了秀英炮台文物修复工程、五公祠文物保护项目(续建)、海瑞墓文物保护扩建工程(续建)、琼山县学宫大成殿修缮续建工程(2015年已完成)、黄忠义修复工程(2015年已完成)、梁云龙墓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2013年已完成)、吴元猷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2014年)、曾鹏墓文物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2014年已完成)、进士邦伯牌坊修缮工程(2015年已完成),同时还完成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期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
20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海口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副科长蓝春宝的带领下,见到了部分已经修缮一新的濒危文物古建。
儒符石塔:藏在高速路旁的璀璨明珠
沿着澄迈老城绕城高速前行,半道上就看到了儒符石塔。儒符石塔呈正方形,石塔并不高,但在荒凉的草地当中,显得古朴而庄重。沿着石塔的台阶拾级而上,就看到了上面的石塔。石塔全部由长方形的玄武岩横直交错干摆而成。石塔正面,有一个小石门,门上,有两个雕刻的门环。蓝春宝坦言,儒符石塔建于宋末元初,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在修缮前,因经历的年月太过久远,所以石塔的地基已经下沉,而塔体也已经倾斜,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裂。2011年9月,中央补助和省财政资金195万,用于修缮该塔。“修缮很麻烦。”蓝春宝笑着说,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石塔,不得不把石塔全部拆掉,然后进行编号摆放整齐。夯实石塔的地基之后,又按照此前编排好的顺序,依次将石块摆放上去,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儒符石塔。“以前,石塔是没有两边的石栏杆的。我们后期修缮的时候,加上了这些护栏。”石塔修缮好了,但是目前,却只能站在荒郊野外,每日,静静地盯着来往的车辆,欣赏远处的田野风景。
天后宫:躲在老街“深闺”的“妙龄女子”
在繁华的海口中山街,有一道石门楼,安静地伫立在两侧的商铺中央。顺着门楼走进去,在高高的民居楼房后,就是修缮一新的天后宫。
蓝春宝回忆,过去,天后宫是一片残败。低矮的墙体,被茂盛的青草覆盖的屋顶,以及破烂的木门,原本在历史上辉煌一时,备受人们尊敬的天后宫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2013年6月,市财政资金536.11万,决定重新修缮天后宫。如今,天后宫的墙体已经被粉刷一新,梁上的雕花被精心呵护过,显得十分精美。更为难得的是,其梁上的雕花,不仅有各类花样、麒麟等祥瑞兽类,还出现了人物雕塑。通过人物雕塑,诉说着天后娘娘的功德。
然而,走进去看,里面目前还是一片空荡。而从旁边的民居楼房上去看,天后宫与周边居民楼“水乳交融”,甚至有人将家里的拖把、门垫等摆在了天后宫的屋顶上进行晾晒。
“天后宫才刚刚验收。”蓝春宝透露,天后宫历时三年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始风貌。“再过几个月,天后宫才会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