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年轻人投奔年轻海南

  1987年,在贵州省军事体育运动学校工作的冯川建得知海南将要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27岁的他内心无比激动。“当初深圳建特区,我错过了一个机遇,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不能再错过!”

  “听说我要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工作,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疯了。我告诉他们,我还年轻,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再现自己的价值。”冯川建极力说服了家人和单位领导,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准备“闯海”。

  1987年底,冯川建带着心爱的四条德国黑背牧羊犬,背上行囊,踏上一列闷罐车,一路南下。“当时我身上带了10年的积蓄共1000元钱,在广东徐闻,一条黑背犬意外咬伤了人,赔了700元。登上过海的轮船前往海南时,兜里就剩下300元了。”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轮渡上,冯川建亲眼看见了一大批与自己一样怀揣梦想与激情“闯海”的年轻人。当轮船鸣着汽笛缓缓停靠在海口秀英港码头,他们仿佛听到了新生活的号角,激动不已。

  从船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冯川建感到温润如春,放眼看去,满目翠绿的椰子树,满街摆摊的商贩,满街穿梭的三轮车,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时候海南的朝气,感受到大家对在海南做出一番事业的渴望。”

  在海口短暂停留后,冯川建来到了三亚。“起初,在当地一位姓林的朋友家中借宿,但我不想给人家添太多麻烦,没多久就搬出去了。”冯川建的“住所”换成了三亚大东海的沙滩,每天夜里,他仰望星空,听着海浪声,席地而睡。

  当时,大东海一带是“闯海”年轻人的聚集点,冯川建结交朋友的同时,也寻找着创业的机会。“我们看准了大东海路口的一块地,想盖一栋竹楼经营小餐馆。”冯川建向朋友林先生借来几百元钱,租下了场地,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闯海”朋友一起搭起了竹楼,起名“建川竹楼”。

  “这个竹楼对我意义重大,让我在海南有了落脚点。”冯川建指着竹楼前大家合照的老照片回忆,“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在竹楼里面吃住,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聚到一起,弹起吉他,拉着手风琴,一起唱崔健的‘一无所有’。”

  回首往昔,冯川建感慨万千,“这30年来,我遇到过许许多多友善、淳朴、厚道的海南人,他们对你好就是真的好!”

年轻时的冯川建在海南创立了建川摩托车联合俱乐部。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年轻时的冯川建在海南创立了建川摩托车联合俱乐部。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大特区环境造就黄金机遇

  在冯川建的眼中,刚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遍地是机遇,凭借敏锐的经济头脑捕获商机并不是太难。

  在建川竹楼之后,冯川建在三亚和人合作种植芒果、养殖膏蟹,然后辗转海口创办建川摩托车联合俱乐部……在冯川建家中显眼的位置,至今悬挂着几张他年轻时参加摩托车飞车表演的照片。“这是1989年,我们在海口市体育场,为筹建北京亚运会南端点火台进行的募捐表演。”他告诉记者:“我们能做成很多事情,也是大特区的环境造就的。如果是在内地,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当时是很难获得驾照培训资格的,但在海南,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多了。”

  冯川建说,自己在海南还遇到了许多开明务实的干部。“我们去办事情,这些干部不会问你的出身、来头,他们乐意倾听你的想法,愿意跟你聊理想,给予你支持!”

  通过改革开放,海南焕发新动力,冯川建还记得,“那个时候,整个海南岛到处都有投资商在找项目,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涌向了这里” 。

  当时,海口市五指山路是很多“闯海人”交流信息的聚集点,冯川建在这里找到了愿意给他投资的客商。“敢想敢做务实的人,很容易得到帮助。”

  冯川建在海南建川摩托车联合俱乐部基础上创办了海南奥林匹克俱乐部公司,投资建成了当时海南最大的射击场三亚国际奥林匹克射击中心,成为海南颇负盛名的旅游项目。他还先后创办了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1998年建设的海口奥林匹克花园住宅小区首倡“运动就在家门口”的大众健身新理念,是海南首家以“运动、绿色、智能、艺术”为主题的生态园林住宅小区,也是当时国家体育总局批建的海南省唯一“阳光健身工程”,获得了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