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陵水新村渔港(资料图)。王晓斌 摄航拍陵水新村渔港(资料图)。王晓斌 摄

  中新网海南陵水9月21日电 题:海南陵水新村渔港:疍家人的“两栖”新生活

  中新网记者 王晓斌

  海南省竣工最早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是陵水新村中心渔港(下称“新村港”)。新村港拥有二十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天然潟湖,这相当于30个故宫的占地面积。潟湖内,超过一千家渔排成片浮在水面。世代以水为伴的疍家人筑屋渔排上,形成了一座浮动的“威尼斯城”。

航拍陵水新村渔港,港内渔排密布。(资料图)。 王晓斌 摄航拍陵水新村渔港,港内渔排密布。(资料图)。 王晓斌 摄

  这座渔排上的“浮水之城”如此富有特色,乃至一度被讹传为“古陵水八景”之一。殊不知它的诞生时间比新村还新,是一个地道的“80后”。

  海南地方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叫陈福满的香港商人在新村港内建立起第一个浮式网箱鱼排,渔民们随后纷纷效仿,并且在渔排上建起了居住的房子,浮动“渔村”自此成片在水面拓展,成街成市。

航拍陵水新村渔港(资料图)。 王晓斌 摄航拍陵水新村渔港(资料图)。 王晓斌 摄

  这对于身居海上渔排的疍家人来说,历史似乎走了一个轮回。“二百多年前疍家人祖先浮海而来,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都住在锚泊港的船上。”今年74岁的郭世荣是疍家调陵水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渔船里出生的他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船上度过,直到15岁那年,郭世荣家才开始在港边的沙滩上建高脚屋。

陵水新村不少疍家人过着“两栖”生活。 王晓斌 摄陵水新村不少疍家人过着“两栖”生活。 王晓斌 摄

  “潮水的落差有一两米,涨潮的时候水紧贴着那个房子的地面,房子就像直接建在水面上,直到退潮才露出高脚屋的本来面目。”郭世荣回忆道,最多的时候,两百多栋高脚屋被密密麻麻建在新村港边。

居住在船上的疍家渔民。 王晓斌 摄居住在船上的疍家渔民。 王晓斌 摄

  在用蜡烛和煤油灯照明的年代,成片的木制高脚屋有极大消防隐患。追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郭世荣对1957年的高脚屋火灾事件记忆犹新:“几个出海回来的人聚在一起喝酒,结果都喝醉了,照明的火就点燃了木屋,然后成片烧起来。当时的场景,应该跟古代三国时期的‘火烧赤壁’时差不多吧。”

  疍家人居住的渔船内景,船舱被隔出多个生活功能区,上层为卧室,甲板层做厨房餐厅。 王晓斌 摄

  因为火灾隐患等诸多因素,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当地政府的号召和安排下,船上及高脚屋里居住的疍家人全部上岸,在离岸边几百米的新村划地建房。最终聚村成镇,是为“新村镇”。

陵水新村渔港内的养殖渔排。 王晓斌 摄陵水新村渔港内的养殖渔排。 王晓斌 摄

  高脚屋消逝,新房渐次盖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岸上发生剧烈变迁之时,新村港潟湖水面上的景观也在发生着变化。翻看新村港老照片,林立的帆船桅杆非常抢眼。郭世荣说,六七十年代机械化作业试验成功后,机械动力逐渐替代了风帆。自此港内“哒哒”的柴油发动机之声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