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袁宇

  这头是渐长的嫩绿稻苗,那头却是一片身高近2米的“高个子”……1月30日,海南日报记者在万宁市北大镇军田村采访时看到,有一片农田里种满了一种“高个子”草,与周边的稻田似乎有点儿“格格不入”。

  “可别小看这些草,没有它的话,我可能都没钱置备今年的年货呢。”与海南日报记者同行的军田村村民陈高文说,这是一种名叫“王草”的牧草,“经济效益要比水稻高得多,我种了5亩多这种草,去年的收益保守估计也有近3万元。如果种5亩水稻收入可能才1万5千多元。”

  陈高文一边说着,一边走下田地,随手搂过一株1.8米高左右的牧草指给海南日报记者看,这种牧草茎秆形似甘蔗,叶子呈长条形,长势正好。他说:“这块田里的牧草已经成熟了,再过段时间长得更高了就不好收割了。”

  陈高文今年55岁,和老伴两人在家打理着5亩多的牧草,这当中既有他从邻村村民处承租的撂荒地,也有自家原先收成不好的稻田改种成牧草。他笑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种牧草可比种水稻轻松得多,没有病虫害,也不用除杂草,管理上施足底肥就行,靠我们俩就能应付。”

  牧草好种还不够,还得要好卖才行。“但我们根本不担心牧草卖不掉,因为有公司统一回收,种多少收多少。”正在地里张罗着收割牧草的军田村村民蒋明开说,2016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引入海南老羊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起了黑山羊养殖产业,“我们种出来的草都由公司统一回收,冬季320元1吨,平时300元1吨,收入很稳定。”

  “1个人1天能收割1吨多牧草,卖给公司就能有400多元收入,而且是当场结账。”一旁的陈高文接过话笑着说,2018年他收割了4、5茬牧草,“具体收入没算过,但除去开销,还存下了1万多元,所以今年这个年我过得很安逸。”

  像陈高文们这样不种庄稼种牧草的村民,在军田村内不算少见。省农业农村厅驻军田村第一书记倪世恒介绍,军田村位于北大镇西北部偏远山区,村内既缺良田,也难灌溉,因此对灌溉、管理要求较低的牧草比较适合当地环境,因此村委会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租用邻村的撂荒地无偿提供给村民种牧草,“而且我们还有黑山羊养殖产业做为后盾,消除了村民种植牧草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王草”是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发的产品,是一种多年生牧草,每一茬牧草生长期大约2个月,每亩年产量保守估计在2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