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非遗传承人张潮瑛(左)巧借新媒体传播黎锦文化。阮琛 摄白沙非遗传承人张潮瑛(左)巧借新媒体传播黎锦文化。阮琛 摄

  又是一年“三月三”,山水黎乡再叙民族团结一家亲。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辖区总人口约19.5万人,其中,黎族、苗族人口约为12.41万人。千百年来,海南黎族苗族浓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浸润着这片沃土,也在接续书写着民族团结奋斗的美丽篇章;尤其是近年来,白沙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助力白沙非遗文化传承、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焕发出新活力。接下来,白沙将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民族团结发展的红利。

  文体活动亮点纷呈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2021年10月,2021民体杯全国板鞋竞速、高脚竞速、陀螺比赛在白沙文体中心举办,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队在白沙各展身手,奋力角逐上述3个项目共计15个小项的桂冠。值得一提的是,由白沙黎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以下简称白沙县民族事务局)组织白沙板鞋竞速、高脚竞速、陀螺等3支运动队代表海南省参赛,在本次赛事上取得了1金8银4铜的好成绩。此次赛事进一步促进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为海南民族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民俗表演活动。方山 摄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民俗表演活动。方山 摄

  在白沙举办民族体育赛事展风采、显活力的同时,白沙美术绘画也屡出精品、佳作,充分展示了白沙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白沙启动“绘山水林云,印象白沙”美术采风写生活动,以美术绘画的形式记录白沙新时代建设成就。其中,《织锦姑娘》《美丽的白沙乡村》《苗岭春早》《茶园小镇》《黎妹阿秋》等近百幅画作画风灵秀生动,既展现白沙浓郁的黎族、苗族文化风情,又绘就了白沙改革发展的美丽画卷。经过层层遴选,此次采风写生的精品画作遴选至海南省博物馆参加画展。

  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与广大群众,才能更好地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自2021年以来,白沙积极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亮点纷呈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大讲堂活动、竹竿舞互动大赛、海南少数民族歌手大赛暨2021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海南赛区“三月三”专场、海南特色广场舞培训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白沙人才发展”民歌民舞培训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培训班、老古舞培训班、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培训班、“万企兴万村”非遗印象展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白沙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展示活动。方山 摄白沙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展示活动。方山 摄

  非遗传承焕发新活力

  “先将泥片制成陶器底部,再把其他陶泥拍打成片状,然后一片片地从器底四周往上一层层贴片……”近日,在白沙民族中学黎陶培训工作室,黎族泥片制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华正在授课,踊跃报名参训的30多名同学在认真聆听的同时,已按授课步骤动手尝试着掌握每一制陶技术要领。

  据悉,白沙民族中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省民宗委和白沙县民族事务局在该校共建的黎陶培训工作室于2021年5月建成,分设教学区、展示区、烧陶区等功能区,并于2022年3月开班培训。“利用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的课后时间进行授课,截至目前已有30多名学生报班培训。”白沙文化馆馆长符少玲介绍,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此次培训班特邀白沙籍刘玉华等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授课,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读懂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方山 摄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方山 摄

  为巩固非遗工作成果,培养非遗传承人群,普及非遗技艺,自2021年以来,白沙陆续举办了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培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文创产品等培训;同时,白沙还积极开展黎族民歌、老古舞培训以及交流活动,不断开拓白沙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的视野,稳步提升白沙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此外,白沙相关部门还积极举办黎族传统乐器制作、织锦技能、竹编制作等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班,扶持发展一批黎锦中小企业,让黎锦艺术融入现代服装服饰、布艺沙发等生活装饰品中,助力当地百姓发展黎锦工艺品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用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制成的陶罐。 方山 摄用黎族泥片制陶技艺制成的陶罐。 方山 摄

  续写民族文化新篇

  自2022年以来,白沙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捷报频传——

  2022年1月,白沙文化馆被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22年2月,白沙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

  白沙县民族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3月,白沙已完成《海南民族·白沙专辑》编撰工作。据介绍,该书以报道白沙民族工作、传递民族信息、普及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介绍白沙民族文化为宗旨,以白沙民族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为主体,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分为《文化白沙》(上册)、《生态白沙》(中册)与《奋进白沙》(下册)。

  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方面,为持续推动白沙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加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自2021年以来,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白沙组织人员编纂白沙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2021—2035年),截至目前已完成相关申报工作。

  此外,自2021年以来,白沙已启动黎族民歌《少中哇》(第二辑)图书编纂工作,旨在编撰出版一些主题突出、词曲优美、容易传唱,且能够体现白沙乡土文化的歌曲,努力做好白沙黎族传统民歌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更好地唱响白沙黎族“好声音”。

  共享民族文化惠民成果

  作为黎族、苗族群众的聚居地,近年来,白沙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也引得省内外宾客纷至沓来旅游体验。

  为了能让大家亲身体验到白沙黎族、苗族风情,白沙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将竹竿舞、婚礼舞、入门仪式等黎族元素融入罗帅村、芭蕉村、向民村、打安村、阿罗多甘共享农庄等美丽乡村或旅游点,让游客尽情参与,与游客欢快互动,成功打造白沙特色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很好地促进了“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据悉,为了更好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近年来,白沙文化馆美术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厅、美术书法基地、展览厅、陈列馆等场所常年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并安排专人提供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民族文化惠民成果。

  接下来,白沙将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文艺演出、民俗体育竞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原生态民歌对唱、乡村民俗游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变为言之有物的实话、举之有效的实事,助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非遗人才奋斗出彩

  白沙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3月,白沙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跻身联合国非遗项目名录,老古舞、黎族泥片制陶技艺、黎族骨器制作技艺等3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另还有渡水腰舟、黎族民间故事、黎族民歌(润方言民歌)3个非遗项目获评为“省级”,“啦奥门”等县级非遗项目已增至25个。

  经统计,白沙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人数已增至3000多人,老古舞民间艺人增至170多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艺人增至300多人,黎族骨器制作技艺艺人增至100多人,黎族民歌(润方言民歌)培训学员有120余人,黎族竹木器乐培训学员也已达80余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白沙籍的符秀英、王瑞妹、符继珍、张潮瑛、王启敏(已故)、王柳娟等6人入选海南省第一、第二批“南海工匠”。此外,在白沙第一届、第二届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中,白沙非遗传承人王瑞妹、符秀英、刘玉华、张桂英、符继珍、张潮瑛、王柳娟、卢君、符进警等人荣获优秀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可以期待的是,他们将继续在白沙非遗的各个领域尽展风采,奋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