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变!过去数年来,海南营商环境不断完成自我蜕变。

  变在哪?透过一张“证照”即可窥见——

  从“多头跑”到“只跑一次”再到“一次不用跑”,办证之路越变越短;

  从按月计到按天计再到“秒批秒办”,审批速度越变越快;

  从“满墙证”到“一张证”再到“承诺+备案”即准入准营,行政束缚越变越少。

  “变”中见“便”,折射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升级,也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海南市场主体增速连续31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总量突破200万户。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蹄疾步稳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海南,如今正持续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

  优化顶层设计,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涉及市场、政务、法治与人文生态等各种环境因素,营商环境覆盖面之广、牵扯范围之大,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注定道阻且长。

  千头万绪、千难万险,何处着手?

  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局,海南坚持高位推动工作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贯穿到海南自贸港建设全过程,通过顶层设计顶格抓,强化制度供给,搭建起优良营商环境法治和制度保障的“四梁八柱”。

  去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首批配套法规之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对于什么应当为,什么不可为,这部法规立下“规矩”,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同样从多个维度展开——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权利;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加强对企业等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维护市场秩序……

  随着20多部与市场主体息息相关的法规相继制定、实施,海南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环境规则和国内先进经验,在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批成熟经验通过立法得以系统固化,逐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1+N”政策制度支撑体系。

  框架搭起来,步子迈起来。

  今年以来,海南制定出台和实施“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2025年)”“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批系统性规划方案,分领域提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追赶目标、阶段任务和具体举措。

  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到各市县、各部门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再到“赛马擂台”“病例剖析”“揭榜挂帅”等工作机制建立,随着海南逐步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同频共振的攻坚合力,正让一张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施工图”变为生动“实景图”。

  强化表层修复,问题受理核查全面加强

  今年4月,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提供行动指南。其中,营商环境被列为“八柱”之一,意味着海南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直接。

  推动兑付政府拖欠账款超10亿元,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4.2万户,盘活遗留问题用地4887.591亩……聚焦营商环境问题表层修复,海南搭建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让各部门联动研判、密切配合,形成一体推动合力,有效降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时间、经济成本。

  截至今年11月底,“海南自贸港请您来投诉”问题受理平台,共收到营商环境问题4617件,办结率超86%,帮助一大批市场主体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包袱”得以甩掉,前提是听清呼声、摸清症结。

  奔着问题去,约9500名助企干部、2288名首席服务专员深入车间厂房,聚焦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各环节难点堵点痛点,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带着问题来,从省领导“早餐会”到市县长“现场会”、厅局长“接待日”,1000余场“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活动相继开展,你一言我一语,“消化”掉堵点,“聊”出发展信心。

  政企对话常态化,传递出强烈信号:海南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前所未有——

  消化问题存量,海南建立问题受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通过分类转办督办、直接核查、省领导领办、病例分析会等方式,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用不回避矛盾、新官敢于理旧账的工作作风,推动问题解决。

  控制问题增量,海南深挖“点”上折射出的“面”上共性问题,以举一反三的思维,推动出台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界定指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费退费业务经办规程等48项政策制度,系统性清除病灶。

  聚焦营商环境领域的沉疴痼疾,如今,海南既出重拳“当下改”,又建制度“长久立”,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积弊、改进作风,确保营商环境问题解决机制常态又长效。

  聚力改革创新,制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打开“海南e登记平台”或“椰城市民云”“海易办”等平台,申请人按照页面提示填写开办企业所需信息,最快隔天便能收到“包邮到家”的营业执照、印章、税务发票等。

  这意味着,只需1个工作日,即可足不出户地开办一家企业。

  “按天计”,并不是海南涉企政务服务的最快速。从制证、盖印到取证,在海口市龙华区政务服务中心,拿到一张证照只需1分钟;在海口、三亚以及洋浦,越来越多市县与园区持续推出“秒批”业务,即来即办、即来即批。

  精细到“秒”的速度里,浓缩着对营商环境的“革命性再造”。

  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准绳,几年来,海南持续深化审批改革,让限制资源要素充分流通、自由流通的“条条框框”被加速打破——

  聚焦“少”字减事项。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全省16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和海口、三亚8个市辖区实现“一个大厅办事、一个部门审批、一枚印章出件”,审批事项数量属于最少几个省份之一。

  聚焦“快”字缩时限。深化“极简审批”制度,项目落地审批提速90%以上;推进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再造,完善“一网通办”“全省通办”等机制,省级累计推出两批1824项“零跑动”事项。

  聚焦“低”字降门槛。在全国率先探索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即准营,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事项达111项,数量全国最多,审批流程和时限压减70%,市场主体进入特许领域经营更便捷。

  点滴变化的背后,是一份长长的制度改革创新清单。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海南实施准入即准营、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土地超市)等八大领跑行动,在全国率先建立“土地超市”制度,上线土地474宗、2.35万亩,供应土地175宗、8538亩,累计成交价款180亿元;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特色应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探索建立“审管法信”联动机制,在万宁、琼中、五指山等6个市县开展试点,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

  率先!争先!领先!海南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之大,足见一斑。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复制推广,今年以来,海南陆续发布3批29个营商环境创新示范案例,在海口、三亚等4个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等3个重点园区启动示范市县(园区)创建工作,正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改革之风吹得更远。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如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作风、提能力,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严谨高效的作风、攻坚克难的能力,当好服务市场主体的“保姆”“红娘”“店小二”,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和亲清政商关系。

  改革创新没有完成时。润物细无声中,海南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原标题:

  海南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办事快了 问题少了 创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