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操 通讯员 肖海军
海口市大力提升救助时效,将救助办理时限从33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延伸社会救助服务链条,设立了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代办服务……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瞄准低保办理流程长、审核层级多、困难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难点和堵点问题,着力压缩低保审核确认层级,形成了低保审核确认新模式,困难群众获得了可感知的便捷救助服务。
“针对长期以来各市县低保办理流程不统一、不简洁问题,我们以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加强政策设计、寻找最优化低保办理路径。”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以来,我省加强省级政策设计,出台《海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海南省民政厅关于实施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的通知》,对申请、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监督管理各环节“定标准、定责任、定期限”。
政策出台后,全省低保标准化办理流程出炉,实现省域范围内“同一服务标准”“同一时限要求”,形成无差别、均等化救助服务模式,实现全省低保办理标准化、规范化。重塑低保审核确认流程,低保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该县社会救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琼中社会救助审批权限由县一级下放到乡镇一级,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同时改变民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传统审批模式,使社会救助更便捷、更高效。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省全域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市县民政局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实施,形成了乡镇(街道)审核确认,市县民政局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将个人申请—乡镇审核—民政局确认简化为个人申请—乡镇审核确认—民政局事后监管;将乡镇(街道)、民政局两榜公示简化为乡镇(街道)一榜公示。
在将权力下放的同时,我省建立“审查+抽查+调查+核查”立体式监管模式,市县民政局每月对新审核确认的低保对象档案进行100%审查,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对当年新增低保对象进行抽查;对低保近亲属备案和群众投诉举报信访事项100%入户调查;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在册低保对象进行年度核查。省民政厅每年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全省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精准度,破解了简政放权“一放了之”“一放就乱”的问题。
不仅如此,全省民政部门还全面优化服务,让困难群众申办低保最多跑一次。
我省建立基于居住证的低保申办制度,打破县域、城乡政策壁垒,海南省户籍居民可自主选择在户籍地或在居住地申办低保;建立救助告知制度,低保经办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告知审核确认所需的基本程序和预计时限;材料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补齐所有规定材料;推动市县建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为部分不能自行办理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代办救助。
(本报海口12月1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