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王国里的椰子林景观。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椰子王国里的椰子林景观。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金椰子果。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金椰子果。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说起椰子你会想到什么?

  是在海边随风摇曳的优雅姿态?是一杯透亮回甘的天然饮品?是走亲访友时带去的椰味伴手礼?

  数千年前,当一棵椰苗从海南大地上破壳而出时,或许并没有人注意到它。但时至今日,和椰子有关的生活场景在海南早已处处可见。

  当人们说到椰子时,它是美食界翘楚,数百种用椰子制作的食品,将浓郁的热带口感留在人们的舌尖。同时椰子带给人们的却又远不止于此——和椰子有关的传说、非遗椰雕、“椰树精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椰子以其独特的存在,记录着海岛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椰子和海南的渊源

  “在海南民间有一种说法,椰子掉下来,只砸坏人,不砸好人。”在文昌市东郊椰林,大学毕业后就返乡开农家乐的傅晓宁说,要探索海南椰子的过去,来到文昌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植物志》记录,椰子主要产于我国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等热带地区。

  在我国,椰子最多的地方是海南岛:椰子素来是海南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在海南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占全国椰子种植面积的99%。

  在海南还有一种说法是“海南椰子半文昌,东郊椰林最风光”——在绵延十里的东郊镇海岸线上,葱翠的椰林,组成一条一望无际的林带,可谓海岸线上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和椰子有关的传说,傅晓宁听说过好几个版本。其中最早的传说来自海南黎族的先民越人。

  在汉朝,有“越人王”的传说。相传有次越王大胜,庆祝时疏于防范,被奸细暗杀,割下头颅悬挂在旗杆上,通知敌人攻寨。敌军进攻时,射出的箭矢纷纷落在旗杆上,旗杆长高变成椰树,箭矢变成椰叶,越王的头颅变成椰果,敌人被吓得不战而退。椰树也自此成了黎族的象征。

  还有一个和椰子有关的传说在民间也颇为盛行。相传古代有一名士唤作“木耶”,在御舟寻找仙山时意外遭遇海上风浪,阴差阳错地流落到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岛屿之上。可这里人烟稀少,好奇的木耶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岛上有恶龙出没,带来的黑雾笼罩在岛屿上空,令这里瘟疫肆虐,哀鸿遍野。于是木耶决定拯救这里的人们。他在树林里寻觅武器时,从头顶掉下了一颗棕色果实,这东西不仅没有摔碎还掷地有声,于是木耶便采集了许多这种果子,等到黑龙出没的时候便砸向它,那黑龙被砸中之后果然受了重伤,逃之夭夭再也不敢进犯。木耶又发现这果子中的汁水清甜,便给病重的人们饮用,不出几日,大家的身体都恢复了过来。而在此时,木耶也得道成仙了。人们为了感谢他,便把这种果子称为“椰子”,木耶因这岛屿位于海的南边,遂赐名“海南岛”。

  椰子是怎么来到海南岛的,和传说相比,还有一种说法更为靠谱——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居住在马来群岛的人们已经驯化并种植了椰子树。而马来群岛距离海南岛,只隔了一个南海。

  海南岛上原本没有椰树,最早的椰子便来自马来半岛。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这样艰险的旅程持续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椰子率先登陆海南岛,繁衍出了一片椰林,继而走向全岛。

  文化长河中的椰子

  椰子是一棵有文化的植物——翻看我国古诗词,椰子频频出现。

  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这里面的“胥余”指的就是“椰子”,“仁频”为“槟榔”,“并闾”指“棕榈”。这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献史料。

  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对椰子有了更为详尽的描述:“椰树,叶如并闾,高六七丈……其实大如寒瓜……剖之有白肤,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极肥美”。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之一,《南方草木状》不仅将椰子的形态记录下来,还写下了椰果的味道,足以证明椰子自古便味美。

  再到后来,椰子还和苏东坡产生了渊源。据说在元符二年(1099),被贬谪到儋州的苏东坡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他别出心裁用椰子壳做了一顶帽子,还赋《椰子冠》诗一首。

  苏东坡之后,海南名人、明代文臣丘濬著名七言诗《椰林挺秀》最后一句写道:“醉来笑吸琼浆味,不数仙家五粒松”,就是在描写甘美的椰浆。明代后期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写:“南人称其君长为爷,则椰取于爷义”,从中可以看到椰子在海南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不仅是在名人笔下,在海南人心目中,椰树是母亲树、革命树。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王学广每每说起琼崖革命史会介绍,在战争年代,琼崖战士倚靠椰树搭建棚帐,用椰子水解渴,椰子肉充饥,椰子叶当被盖、作雨衣,掏空的老椰树做土炮,甚至还有战士靠挂在腰间的一个椰子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到了今时,海南人则把对“椰”的钟爱融入城市别称中,如“椰城”海口;以“椰”命名的本土品牌也有许多,如人们熟知的椰树、椰仙、椰岛鹿龟酒等。这些“椰”,代表了海南今天的繁盛,给海南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另外一方面,和“椰”有关的风俗文化也代代传承至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助理工程师赵坤坤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璋所著的《椰子:热带宝树 海南名片》一文中指出,经过千年积淀,与椰子有关的风俗文化几乎渗透到海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婚椰”:在海南文昌地区订婚时,男方会给女方家送两棵椰苗,名“订婚椰”;结婚时,女方带两棵椰苗送到男方家,让新人种上,名“结婚椰(夫妻椰)”,寓意夫妻两人,永结为好,子孙兴旺。

  不仅如此,椰子也成就了丰富的旅游产品。近几年国内首座以椰子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工厂——春光椰子王国也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

  “游客可以亲眼见到一颗椰子变成椰子糖、椰子饼干等各类休闲食品的过程,不仅能了解有关椰子的知识,还可以购买椰子产品、品尝椰膳。”春光椰子王国工作人员陈晓秀说。

  椰子妙用何其多

  作为海南省省树,椰子树不仅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越来越多的椰子产品为消费者增添了优质消费可选项,也为海南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收益。

  早在20世纪90年代,海南岛就盛产椰子糖、椰子粉,如今来海南的游客离岛的伴手礼中依然有椰子糖、椰子粉。

  与此同时,以椰子为原料的新饮品不断涌现,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如瑞幸咖啡推出生椰拿铁、茶百道推出“生打椰”系列茶饮、麦当劳推出牛油果椰椰麦旋风……一切无不说明,椰子消费越来越火。

  “国际上,以椰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已经有360多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玉锋介绍,不仅是食品,海南椰子产品已经覆盖化工、轻工、医药等多个领域。

  在文昌,更有“一颗椰子来到文昌,一点渣都不会浪费”这样生动的话语,来证明椰子的每一处都可以发挥最大价值。文昌南椰的第二代创业者吴启星举例,如椰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丰富的油脂,可以做成椰子食品和椰子油;椰子外衣是床垫与纸浆等的纤维原料;椰子软壳则可做成椰壳活性炭与椰雕工艺品。

  就在毗邻文昌东郊椰林的清澜大桥桥头,有一座以展示海南椰雕文化为主的展览馆,让人更进一步感受到何为“椰子全身都是宝”。展览馆内,陈设了各类精美的椰雕工艺品,还有琳琅满目的椰子类产品,例如椰子油、椰味食品、椰壳活性炭,还有用椰子制作的各类化妆品和护肤品,例如椰子口红、面膜、精华乳等。

  “海南有深厚的椰乡文化,更有建设自贸港的便利条件,吸引椰子产业集聚,将是提升椰乡文化影响力的一部分。”海南椰雕文化展览馆负责人王娟认为,目前光有技术、政策、产业聚集和文化的优势还不够,想要真正做大做强海南椰子产业,还需要更多创新的产品和现代发展理念。

  按照文昌市农业农村局规划,要加快推进椰子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对椰子种植面积较大,集种植、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企业要做好服务,助力椰子产业充分发挥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椰子产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的融合发展之路。

  《海南省椰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

  海南将在海口、文昌等地分别建设椰子产业园,通过资源整合,培育5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1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

  同时将大力发展椰子文旅产业,建设椰子主题景区、椰林生态休闲农庄、椰子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并衍生出椰子文化节、椰子相关网红打卡景点、椰子主题旅游驿站等,力争实现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