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0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话剧全本《红楼梦》将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以六小时画卷式的呈现,将红楼梦境在繁华极盛、富贵涌动和悲凉惶恐中徐徐展开,让观众站在半空之中重新打量经典,在白茫茫一片幻境中领略极致的当代中式美学。
经典重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心灵诗篇
作为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是一部拥有73万字、120回的鸿篇巨制,如何用6小时将其呈现,上话版全本《红楼梦》给出了这样的答卷。全剧由上部《风月繁华》和下部《食尽鸟归》组成,打破原著时间线,基于人物关系,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梦境、虚幻、镜像与真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等,以人和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关联来重新架构这部戏。剧中有观众熟知的《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但也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话剧《红楼梦》更探讨精神内核,打开《红楼梦》的心灵世界,将生活表象与心理真实互为映照,展现众生相心灵图谱。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白与红的国风盛宴
应了原著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说法,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三面巨大的 “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这其中还有一些巧妙的设置,比如铁质结构布景上的镂空文字是出自《红楼梦》的诗词《好了歌》,又比如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亭子等等。撷取“落红”的意向,在原本单调的白色地面,撒了一片红色,且“红”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洒落,随着剧情需要,演员会带着这些“落红”,整个舞台被碎的“落红”布满,延伸到各个角落里面去。这样的布置不仅与黛玉的内心和她的《葬花吟》有了联系,也投射了《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主题。舞美设计刘杏林说:“这样写意的舞台看似没有那么丰富的东西,却又什么都有,给观众留有了想象的余地,在演的过程中让观众走进戏剧中的世界。”
服装灯光极致考究 匠心打磨的舞台精品
全剧服装设计以“无垢”为创作基调,源起贾宝玉心中至真至善的荣宁二府是“无垢”的,也是他所期冀永远不被世俗所侵蚀的纯净之地和理想国。所有人物服饰采用白色系,用茶白、月白、牙白、缟色打底,并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走向辅以刺绣工艺,加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色;大量使用中国传统面料如丝绸、苎麻等,在古典服饰基础上加现代简约剪裁,构建话剧《红楼梦》独特的美学世界观。20多个演员,60多个角色,一个演员身上就有5、6次换/变装,该剧动用了上话有史以来最大的服化团队,只为让观众浸入这梦幻又震撼的红楼一梦。在白色的舞台布景中,全剧运用了唯美的灯光语言,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场面,细腻准确地烘托场景和演员的表演,又不露痕迹,带给观众一种内在感受的呼应,从而传达戏剧的内涵和情绪。为了突出古典美和中式美的表达,话剧《红楼梦》在形体上还结合了现代舞和传统戏曲,呈现给观众具有冲击力的舞台语言,让观众看到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一种表演方式。
话剧全本《红楼梦》充满着诗意和韵味,是当代审美和解读。它是梦,更是现实,就像是在清风搭建的舞台上演出的有关现实的梦;它很轻,轻得就像是雾气,朦朦胧胧,亦幻亦真;它很重,重得就像是命运,起起伏伏,亦昏亦沉。话剧基于原著,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沟通。观众可以跟随剧中人一起,游历人生梦境,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感受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在情感里与现实观照,去共鸣、去思考。10月29、30日,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与蕴含中华传统东方哲学的舞台大作、古典与时尚并存的舞美奇观——话剧全本《红楼梦》一起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