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在海南齐鲁制药综合智能高架立体仓库,机械臂高速运转取送货物。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 本报记者 郭萃

  6月5日下午,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齐鲁制药)展厅内,60余款药品模型整齐排放,像是企业的创新奖牌。

  公司董事长刘文民拿起一款名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抗肿瘤药物说,这是让他颇为自豪的产品。

  “上市后一年便带来了超8亿元的产值,同时打破了进口药的垄断地位,让患者的用药成本从之前的6000多元一支降低到现在的100多元。”刘文民说。

  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海南齐鲁制药依托齐鲁药物研究院海南分院建设的一系列技术平台。

  “目前我们已成功搭建白蛋白纳米粒制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制剂等7大技术平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非常高。”刘文民介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正是依托白蛋白纳米粒制剂平台开发的成果。

  今年5月底,一款基于脂质体制剂平台研发出来的广谱抗肿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赛贝泽®)获上市批准,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脂质体药物制剂属于高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大的高端复杂制剂,赛贝泽®也是海南齐鲁制药的首个脂质体药物制剂,预计本月可实现投产,届时会将患者的使用成本降低30%左右。“不仅如此,赛贝泽®还是中美双报,即将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刘文民说。

  产品创新带来的是产业不断升级。

  今年1月至5月,海南齐鲁制药完成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预计共有12个产品获批上市。

  “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推动生产制造升级。”在刘文民看来,企业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一方面缘于政策利好,“医药企业享受的海南自贸港政策较多,除了‘双15%’外,还有加工增值超过30%(含)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政策,为企业节省了大约3000万元成本,增强了发展信心”。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转型。海南齐鲁制药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投入,去年投入3.2亿元,今年预计投入4亿元,并瞄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进行布局和研发,打造产值过亿元的重磅级产品。

  今年4月,海南齐鲁制药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项目全面完工,实现了从人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空中连廊贯通车间和仓库,AGV小车往来运送原料,机械臂高速运转取送货物……在出库环节,升降堆垛机取货后放入接驳口,系统光眼检测后安排RVG轨道车运送出库,整个环节只需人工在后台下达指令,即可由系统自动完成。

  “从原材料运输到加工生产包装、最终出库,全长500余米的流水线全部实现智能化,推动基地实现产能爬坡,迸发出更强劲的生产动能。”刘文民表示,在智能化加持下,该项目可实现年产能一百亿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未来,海南齐鲁制药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一系列技术平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争取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推动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向高水平高技术方向发展。

  (本报海口6月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