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建设项目现场,工人在施工作业。本报记者 马珂 摄

  本报海口6月19日讯(记者马珂)6月19日下午,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建设项目现场,300余名工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作业。

  据了解,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建设项目旨在应对我省遭遇突发、群体性的严重创伤和重大灾难事故,解决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明显不足、救援效果差等难题,满足海南省全域(本岛和所属海域)范围内危急重症、创伤救治和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需求,全面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主要设置1栋地上8层、地下2层的批量伤员救治中心(应急救援病房);1栋地上3层(局部4层)、地下2层的教学科研中心,两栋建筑通过连廊和地下室连通。此外,还将建设1栋地上3层、地下2层的专用仓库及特种车库等。项目建成后将补充海南省全域(本岛和所属海域)范围内危急重症、创伤救治和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形成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代管单位海控置业项目负责人林平介绍,项目通过科学排班、优化施工流程、提前调配资源、加班加点施工等措施,推动项目按计划建设,将如期完成各节点目标。现已完成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工程,组织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80%,总体进度已完成27%,计划2024年7月初完成地下室整体封顶,2026年5月完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