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昌文的变迁——一个文明生态村的故事(2)

来源:天涯社区 2013-12-05 11:07:18

  有谁能想到,昌文村家家户户的猪圈外墙都是用漂亮的瓷砖建造的呢!不问还以为那是漂亮的伙房呢。

  更没有人能想到,曾经举办过琼山区文明生态村排球邀请寒的排球场,竟是在一块牛粪堆的土地上建起来的!

  “过去我看过的那个很破烂的村子在哪啊?”原在东山镇工作时参观过昌文沼气池建设,后到三门坡任镇长的林祚伟,故地重访时竟认不出了。

  在创建活动中,昌文全村共筹集资金3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9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万多个,建起沼气池16座,家庭卫生厕所16间,建起一座90平方米的文化室,一个标准水泥排球场;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按规划要求拆除旧零乱房屋10间、猪圈鸡舍15间;开辟村道5条,其中硬化环村路长650米,建起水泥村巷道8条长1250米,排污沟2条长340米,砌起挡土墙30多道,村巷台阶30多处,平整填土320立方米;建起花池62个、垃圾池2个,配置垃圾箱15个,家家户户庭前院后都栽花种树。昌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昌文村的变化,还不仅仅发生在生态环境上。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得到提高。

  他们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按照整体规划和布局,凡是妨碍创建规划的建筑物全拆除;劳动中不管是修筑还是拆除,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做一件成一件,做一片成一片。

  在修建环村路过程中,老生产队长洪发华的三间侧房、一间厨房、两间猪圈和村妇女主任梁琴的厨房截断了规划路,大家对他们反复地做工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主动拆掉这些建筑,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另择地方重建。

  村里排球场的土地是五保户洪茂发老人的,地块上种植的几十株几米高的槟榔树是老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洪茂发老人最后还是同意通过置换把地让了出来。

  村民们还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过去动土修灶必须择吉日的陈规陋习,开工按规定时间要求,说干就干。

  昌文民风向来纯朴,不过,据村民说,以前大家之间虽没有大矛盾但也都是自扫门前雪,小吵小闹、小偷小摸的事情也会不时发生。现在通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更凝聚了人心,一派和谐的景象。

  一位村民用“过瘾”二字来形容文明生态村创建时村民关系的亲密融洽。创建是艰辛的,但在艰辛劳动中大家促进了感情,学会了沟通和理解,也享受到了快乐。

  现在,村里有事文化室喇叭一通知大家就到,村民们有事会相互商量解决,一人有事大家都来帮忙。洪发华老人曾因胃病到医院动手术,需要2万元住院治疗费,大家知道后户户捐款,解决了病人的住院治疗费用。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充分体现了昌文人的新风尚。

  “以前,改革开放后搞分田承包到户,觉得是不是共产党不管农民了,是不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但如今党和政府提倡建沼气池和搞文明生态村,我体会到党还是关心着农村、农民啊,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啊!”村里的老党员、老生产队长洪发华老人在记者采访时“实话实说”。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让他在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昌文村的村规民约已经没有用了,它原来制定的制度已经成了村民的一种习惯。”随记者采访的刚退休的原三门坡镇文化站站长竺达环深有感触。现在,早晚打扫自家的庭前院后,整理花草树木,每周村里集中一次大扫除,保持村容村貌清洁卫生,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甚至连村里的孩子们也懂得自觉把果皮废纸扔到垃圾箱里。

  村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通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开拓了眼界,增强了发展意识。他们开始积极学习文化和科技,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

  昌文,一切都在变化中……

  未来: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分享文明生态村的果实是甜蜜的。创建文明生态村,让昌文人直起了腰,仰起了头。但发展却不能止步。对未来,昌文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昌文村的经济水平在三门坡属中上水平,经济作物有槟榔、橡胶、水稻、香蕉等,槟榔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有“槟榔村”的名号。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村民的眼界宽了,思路更活了,村文化室也成了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掌握致富本领的学校,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更足了。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900元,仅槟榔一项全村就收入13.2万元,户均8500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装电话的多了,以前全村只有数部电视,如今家家都买上了电视,摩托车也从七、八辆发展到20多辆,还有人买上了小汽车。

  但昌文人并不满足。昌文人知道,文明生态村最终要有牢固的经济后盾才能巩固,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为此,他们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

  村民介绍,他们正在发展水田改种香蕉。香蕉比较效益高,2005年村里种植了60亩,虽然遭风灾损失了1/3,但今年还将继续发展。

  传统的槟榔产业,则从主要卖槟榔果转为大力培育槟榔苗,因为槟榔苗的价格要比槟榔果高得多。

  沿着水泥道穿过槟榔园,在村里的五口鱼塘边,村民洪书明指着塘边村民自己修建的道路和简易钓鱼台说,村里已经在这里开设了“田园垂钓”活动项目,他们想今后要扩大建成“农家乐”,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城里人能在假日里到这里游玩休闲。

  困扰昌文村民的一个大难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与昌文的村名相反,村里至今没出过一个大学生。采访中,村里的父母们对如何让孩子们好好读书普遍感到缺少良策。

  “真是书到用时方知少。”经常在外面跑,与人打交道做生意的洪存感叹道。“不读书连话都讲不好。”对此,这些年经常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他深有体会。但本身文化程度也不高的他,也只有设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此他为孩子三迁学校,一直迁到隔邻的文昌市去。

  “如果不读书,即使到外面打工也只是混日子。”曾经到外面打工的青年洪仆在吃尽了不读书学习的苦头后,只有回到村里务农。

  与发展经济一样,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村子的发展才是全面的、牢固的,也是可持续的。对此,昌文人已经把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放到了教育的天平上。他们都期盼将来昌文真正能“文化昌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微爆料

新浪海南城市

掌握海南城市时政资讯,关注海南城市建设发展,打造海...

|爆料

最新播报

城市资讯榜

  1. 1琼海城管队员当街动粗 对精神病人大打出手
  2. 2文昌大力推进冬季瓜菜产销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3. 3海口拟将情商课搬进课堂 专家:不能光靠上课
  4. 4三亚破获跨省贩卖毒品案 缴获89瓶神仙水
  5. 5琼山实施“商标富农”为农民扩销路
  6. 6海口出席ICCA 在国际会展界“露面”机会大增
  7. 7海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量精简5.7%
  8. 8海南大学9000本科生迎英语教学改革
  9. 9海南控股债券发行 西环高铁再获20亿支持
  10. 10海南46%贫困人口在西部 将投311亿扶贫

专题更多>>

盘点中国奇葩建筑

“八一八”中国的奇葩建筑,当我们追求奇异时我们在追求什么?[详情]

城市名片

旅游名片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