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公里西海岸修复引发的思考——

  “软硬”兼修抚慰受伤海岸线

  -海南日报记者刘贡 实习生黄婷

  核心提示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和9月16日强台风“海鸥”相继袭击海口时,10公里西海岸遭受风暴潮重创:整齐的堤岸护坡大部分被击成乱石;护堤坍塌,水泥硬壳仿佛被一只巨手捏碎;大量海滩被迫后退,岸线旁的椰子树被连根拔起或裸露出根部……

  这宛如电影《后天》的场景让海口市民记忆深刻。

  海口西海岸是海口市民活动最频繁、游客到访最多的区域之一。台风过后,海口斥资一亿元开展这条10公里海岸线的修复工程。

  重整妆容的西海岸能否闯过未来的台风考验,岸线怎么修、怎么护更能与城市相生共荣?海口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西海岸的岸线修复工程带来的启示不少。

  风暴潮激起千层浪西海岸再现《后天》场景

  “‘海鸥’过后我去海滩上当志愿者,看到被损毁的堤坝,被扫荡的沙滩,感觉刚刚经历了末日浩劫。”家住海口西海岸长信海景的徐滔回忆起去年的两场台风,再与一天天修复的西海岸工程相对比,感慨重建家园的不易。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和9月16日强台风“海鸥”相继袭击海口,10公里西海岸遭受重创:整齐的堤岸护坡大部分被击成乱石;护堤坍塌,水泥硬壳仿佛被一只巨手捏碎;大量海滩被迫后退,岸线旁的椰子树被连根拔起或裸露出根部;靠近海边的一些小木屋和小卖部不知去向,印象(海胆)剧场混凝土结构路面、围墙及阶梯垮塌断裂,离海不足50米的建筑正负零以下被“掏”走了基础;各种材质的慢行道路断裂翻翘,据统计,假日海滩景区共有1700米长的栈道和椰林道垮塌损毁。

  “这条岸线正面迎接了台风的四大直接灾害。”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预报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朱万里解释,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只有在海边才可能同时发生。“威马逊”对这条岸线多为常规性破坏,但“海鸥”带来的风暴潮,却是摧枯拉朽的侵蚀和破坏。

  据监测,“威马逊”风暴增水主要影响东寨港沿岸,铺前测量最高潮位4.17米,北港岛北侧的海堤全部损毁,海口主城区增水不大,海口湾却因风暴潮,导致海边千斤重的石栏杆倾倒;“海鸥”过境时,海口秀英潮站监测到的潮水位达到4.37米,超警戒水位1.47米,于是淹掉了大部分老城区,海口湾至西海岸当时的画面被描述为“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

  作为台风四大直接灾害之首,风暴潮威力之大,能量之强,首次被海口市民认识。

  斥资1亿元建防护堤 欲筑西海岸坚硬“盔甲”

  海南环岛海岸线,一直被称为海南的“最美资产”。为了保护利用好这独特宝贵的海岸线资源,海南一直在努力探索着一条可持续保护发展之路。

  海口有157公里海岸线,而据海口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去年的两次强台风中,海口海岸线受损共45公里。其中,三江农场23公里,新埠岛5公里,演丰镇至三江镇5公里,桂林洋2公里,西海岸10公里。整个海岸线堤防修复需资金约11亿。在有限的财政情况下,海口决定先斥资1亿元,修复人口密集度最高,与市民和游客关系最紧密的西海岸。

  10公里西海岸的修复工程,同时被海口寄予了为保护海岸线探路的期望。海口将修复重点放在了“防护性海堤”上。

  7月22日傍晚,站在海口滨海大道进入西海岸段不远俗称“油罐码头”处,晚霞落在簇新而结实的堤坝和栏杆上,景色美轮美奂。此前的多批工人已经离场,只剩园林工和少量泥工。

  油罐码头处是整个西海岸线最薄的地方,没有沙滩等缓冲物。施工方一位负责人说,去年台风一走,这里不得不用围挡围起来,否则没有堤坝和护栏,行人一不小心有可能落入海中。

  “想想都后怕,这一处堤坝的垮塌,再进一步蔓延,就会威胁滨海大道这条主干道,甚至大道南侧的建筑。”这位负责人认为,修筑防护性堤坝对海口西海岸而言,是最重要的保护屏障。

  事实上,长时期以来,海堤工程也是我国沿海地区防风暴潮侵袭的重要工程措施,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这条岸线的修复,海口市政府要求,除了有效恢复海口市世纪公园、万绿园、海口湾及西海岸观光旅游景区的景观,提高海口旅游形象,促其发展,还要通过对防潮堤及沿线附属设施的修复,达到固滩护岸,保护环境,排水畅通,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附属设施包括亲水平台、慢行道、人行道、绿化种植、栏杆、花坛、水泥路面、路灯、主题景观构筑等。

  由海口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代建单位,分别实施海口市世纪公园段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万绿园至印象剧场段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假日海滩及印象剧场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等三个子项目。

  建筑越硬淘沙越厉害?修复西海岸的困惑

  记者在西海岸修复工程现场看到,为了让海堤更为牢固,距离滨海大道较近、无沙滩缓冲的深水堤岸,从海面算起,依次修建有抛石、干砌块石护坡、混凝土四角空心块消浪坡、混凝土亲水平台、弧形防浪墙、护栏廊道等几道防护。设计方表示:“较之台风前,这次的岸线修复工程体系更加完善,防御标准大大提高,防潮排涝建筑物也得到了全面翻新。”

  如何让西海岸扛得起更猛台风的袭击,这次修复中三家施工单位各施本事,但三家单位在修复工艺上的不同手段也凸显了在岸线修复方面的认识分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仅是在材料使用上,各家单位的认识就各不相同。

  “此前的海堤是水泥柱子,我们这一次换成了花岗岩的护栏。”世纪公园岸线修复工程代建方海口城建集团工程师认为,事实证明水泥柱子和预制板是扛不住台风风暴潮的。

  然而,在万绿园至印象剧场段,尤其无沙滩缓冲的海堤,这次修复皆用钢筋混凝土筑基础和柱子,栏杆则用高规格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块,代建方海口城投公司工程师认为:“‘威马逊’使海口湾近千斤的花岗岩栏杆被浪打后移位十多米,说明花岗岩虽然正面抗压,但侧面的浪打过来不抗折,所以我们认为还是钢筋混凝土更为结实。”

  要抗压还是要抗折?能否抗压抗折同时兼顾?由于此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目前西海岸的修复各由三家单位负责,只能靠未来台风的检验。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问题,譬如对于风暴潮漫滩的风险,从官方到民间仍认识不够。大部分人认为岸线的破坏仅仅是因为台风太大,却不知道风暴潮在台风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对于一些已经修建的,离海水不到50米的建筑,如印象剧场,他们在风暴潮来临时该如何避损,几乎没有招数。

  一位参与修复岸线的工程师认为,滨海大道以北的部分建筑已经进入了恶性怪圈:为了防止海浪冲击,将建筑修筑得越发坚固,但浪潮一来,建筑越硬,大浪淘走的沙越多,沙滩破坏就越严重,建筑风险也就越大。

  走出“岛增滩减”困局海口要向厦门取真经

  6月6日,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一行现场调研海口西海岸岸线整治项目,除了对岸线修复工作的肯定,还提出希望海口在岸线修复中做好生态保护。

  岸线修复如何兼顾生态保护?王宏提议海口借鉴厦门在海岸带修复整治及岸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