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城市病”

  2015年8月,三亚一次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各界纷纷关注,有的报道表述为它寓示着“形势开始出现反转”。

  在三亚市区春光路路口与凤凰路交界处,30亩建设用地、两栋20多层地产项目,因破坏城市景观,被三亚市委、市政府叫停,置换回来改建成市民果园。

  用这样一次“壮举”,三亚表明了自己坚决谋求发展新途径,治好“城市病”的决心。

  据统计,1984年三亚建市时,城镇化率仅为12.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2个百分点;至2013年,三亚城镇化率已达到68.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三亚的旅游业继续高歌猛进,旅游人数在2015年达到1500万,旅游总收入302.3亿元。但其中,境外游客量仅为35.8万,不仅占比回落到3%以下,绝对数量相比2007年也少了许多。

  这被视为三亚城市发展质量不佳的体现。从一个小小渔村演变为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同时,三亚也患上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市形态风貌失控等“城市病”。

  2015年5月,一场内容新颖的讲座在三亚举行,让三亚干部产生了醍醐灌顶之感。讲座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为这些干部传授了这样的思路,城市公园引进外来植被、对绿化景观进行修剪,都是一种反自然的行为。如果水系是自然的,如果城市的植被是本土的、自然的,那么,公园的花草是不需要人工浇水的。

  俞孔坚这一“反规划”的“大脚革命”理念,旨在为城市松开人工“小脚”,还城市以自然和生态。

  这场讲座,配合着三亚被列为全国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市的背景。2015年6月,国家住建部把三亚正式定为全国唯一的“双修”“双城”双试点城市,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指出,三亚打造“精品城市”,要以“大脚革命”为指导,以“双修”“双城”为抓手。

  作为系统全面的考量,三亚把“生态修复”分解为海、河、山等三大板块,“城市修补”包括了广告牌匾整治、违法建筑打击、城市绿化改造、优化城市色彩协调、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等六大部分。为保障系统和高水准,请来中规院等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制定“双修”“双城”总规。

  对于以“双修”“双城”塑造的精品城市,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打了个比方:“从海上看三亚时,城市天际线不能乱,应该像音符一样绵延起伏。”

  从2015年启动以来,三亚把“双修”“双城”视为重中之重,取得系列初步成效。

  抱坡岭等系列山体的植被得到恢复,三亚湾的沙滩和植被同样如此。三亚河的水质,经过大力治理,得到大幅改善。有人感叹,“鹭鸟又飞回来了”。

  2015年,三亚再次铁腕打违,全年实现拆违380万平方米,占海南全省过半。当年,三亚大力推进原武装部片区等的棚改工作,完成了9842户的棚改任务,比前年增长了近两倍。今年,三亚把棚改攻关到月川、东岸、海坡等地,全年将完成过万户,在此基础上明年继续大幅推进。

  在“秃顶”的抱坡岭得到修复后,今年4月,家在抱坡岭不远的高宁重新走上了这座山岭,他高兴地说,现在可以穿着凉鞋上山了。此前,因为山体植被砍光,空气中满是粉尘。“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山上都是树,我们经常爬去摘芒果。”

  而令何太胜欣慰的是,崖州中心渔港终于在今年开港,渔船搬走后,三亚港的生态将得到改善。

  9月13日,三亚在市民果园附近,再次置换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用于建设红树林生态公园。在城区,除已建成的市民果园及上述红树林公园外,在“双修”规划下打造的还有东岸湿地公园、丰兴隆桥头公园等,一系列公园将呈环状,既起到生态修复作用,也提供公园休憩功能。

  “我们把这些公园建起来,就不会有人敢去乱建房地产,与民争地!”张琦强调,三亚如今要走的是内涵式发展道路。三亚发展的使命,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双修”“双城”的“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就是“要造福百姓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