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两白两黑”到“海陆空齐发”

  2019年3月18日,中国旅游集团“雁南飞”,正式将总部迁入海口运营。

  旅游类央企一级总部落户海南,既体现了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吸引力,也佐证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就与地位。这座3.5万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去年接待游客7600多万人次,带来950.2亿元的收入。

  时间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虽然拥有令宋代文豪苏东坡赞不绝口的秀丽风景,但是旅游业却是一片空白。那时的海南,因为长期的战乱,“岛上经济,日益凋零”,热带作物面积不到11万亩,工业总产值也仅3270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制盐、制糖、选矿、橡胶等成为海南的重点产业,被形象地称为“两白两黑”。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发展日益提速。不过,经济结构不优,房地产“一业独大”,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难点。2018年4月,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海南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海南省长沈晓明多次指出,要紧紧抓住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政策利好,大力引进有实力、符合海南产业定位的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海陆空”3个未来高新技术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海南经济对房地产长期依赖的问题,毫不动摇、聚精会神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海南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海南自去年开始实施房地产调控,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12个重点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为主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三次产业更趋协调的大跨越。今年上半年,12个重点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7.1%,现代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七成,海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显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南海之滨,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成为中国旅游业标志性园区,亚特兰蒂斯等高端酒店品牌云集,免税购物等新业态吸引八方来客;万泉河畔,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成为中国医疗领域最为开放的地区,汇聚了16家医疗机构,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美仑河畔,海南生态软件园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新的集聚地,腾讯、华为、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布局海南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1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3.1倍和253.3倍,进出口总额增长42.6倍,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基础设施,既服务于民生和经济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1950年,海南全岛公路仅有1047公里。如今,岛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万公里,“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延伸拓展,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全线贯通,“南北东西、两干两支”的空港格局日益形成,70多条国际航线让海南岛与世界紧密联通。

  为把握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起步的黄金期,集中力量打一场招商引资的主动战和攻坚战,海南去年开展了“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签约项目230个,注册项目公司106家,其中,世界500强27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8家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入驻。

  省委、省政府按照“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要求,调整优化全省3类25个重点产业园区。

  这是未来城市的模样——

  江东新区的蓝图规划绘就,将打造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成为“海南智汇中枢、都市产业范本”,实现“真都市”与“真田园”完美融合。

  这是未来产业的模样——

  海南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地理和区位优势,谋划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航空等“陆、海、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学城等构成的崖州湾科技城正加快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在谋划发展“航天+”特色产业。

  旅游业也呈现新气象,海南坚持“把海南当作一个大景区打造”的思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建设环岛旅游公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新的业态,大健康产业已确定为海南战略性支柱产业。

  从古老的渔村到度假天堂,从翻山越岭到飞驰的列车,从“两白两黑”到“海陆空齐发”,不断变化的风景里,蕴藏着海南经济更新迭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