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三亚12月30日电 (记者 王晓斌)2021海南国际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高峰论坛30日在三亚召开,论坛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推动发展相关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为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探讨新的路径。
据了解,大宗商品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能源、矿产、农产品、化工品、金属等。贸易形式除了“一口价”的现货贸易外,还有期货交易所场内集中进行的期货交易,以及在场外“一对一”进行的中远期、互换、掉期和期权等交易,后者被统称为场外衍生品。场外衍生品具有与期货类似的套期保值功能,是风险管理、资产配置、投资交易的重要金融工具。不同于期货交易所的标准化合约,场外衍生品可以按照买卖双方的意愿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实体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从国际市场看,各类场外衍生品的每年交易额高达数百万亿美元以上,是场内交易额的约6倍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在视频致辞中说,国内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高度重视场外市场建设,在海南自贸港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坚持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导向,实行市场化经营,实现国际化发展,推动资金流、货物流、票据流、人才流汇集海南,将构建起与内地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
论坛现场,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阳和三亚市长包洪文为海南国际清算所揭牌。
国内企业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面临诸多难题,如合同履约的风险较大、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易时资金进出不便,保税交割需要专门申请,境内企业大额交易的税务开票较为困难等。清算所是场外交易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平台,有专家将清算所通俗地比喻为“大宗商品的支付宝”。三亚国际交易集团总经理姚浩介绍,场外衍生品交易履约保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双边清算,交易双方相互授信或互存保证金。二是中央对手方清算,清算所集中管理保证金和仓单等有价单证,承担集中履约担保功能,实时计算盈亏,定时划转资金,确保各方有效履约。
三亚市长包洪文表示,三亚参与推动海南国际清算所落地,借助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安排,致力于将清算所打造成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吸引大宗商品类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大宗贸易商和交易商在三亚聚集。
上海期货交易所场外业务部总监鲍建平在论坛作主旨发言时透露,上期所明年在场外市场将陆续推出商品互换、基差交易、保税仓单交易等业务,“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海南自贸港的合作,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在开展保税仓单交易,促进离岸贸易方面积极合作,实现期现联动,共同推动海南自贸港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