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海口港集装箱码头,起重机正在进行装卸作业。孙士杰 摄

  6月15日,在海口港集装箱码头边,一艘艘满载着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靠岸,泊位旁一字排开的起重机正不停挥舞“手臂”,高效且有序地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

  几年来,海口港集装箱码头通过生产操作系统智能化升级,探索港口智慧化转型等,不断提高整体作业效率、设备利用率,同时降低操作和运营成本。

  记者 陈晓洁

  智能化改造 车辆进出仅需15秒

  在海口港集装箱码头闸口处,各种集装箱卡车有序进出。记者发现每辆车只需在闸道停留约15秒,等待智能闸口处的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车牌号、后挂卡号及集装箱等信息并在后台核对后,即可通行,极大提高了车辆过卡效率。

  “过去车辆过卡时,司机需要下车递交纸质单据,接着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核验,要等上好一会。”海口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科信部负责人杨文勇介绍,“从2021年开始,我们便在部分闸口上线了智能系统,通过信息化处理实现车辆无纸化放行。去年6月,我们将港区其余闸口全部进行智能化改造,配合地磅称重,实现闸口无人值守及进出闸集装箱的自动化(无纸化)放行,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有效缓解了港内交通拥堵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智能闸口系统是一套包含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箱体自动验残、光学车牌识别、放行控制、地磅采重、集中管理的综合系统。码头集卡进出主要通道投产智能闸口示范应用后,平均过闸效率由原来的30至60秒每车次缩减为15.23秒每车次,还能节约不少人力成本。

  “如今我们只需提前在手机上录入有关信息,智能闸口系统识别后,自动在后台完成信息核验及匹配,全程不用下车跑窗口,相比以前方便太多了。”货车司机吴先生说道。

  软硬件升级 装卸能力提升至280万标箱

  码头前沿,形似大夹子的岸桥吊臂“抓”起2个集装箱,吊到拖车上空并精准下落完成固定,随后再由港内拖车运往堆场进行堆存……走进码头中控室,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工作人员通过屏幕远程监管着码头的生产运输。

  “中控室相当于码头的智慧大脑,将码头的运作置于后场的实时监控下。”海口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中心负责人林翊介绍,去年11月,海口港区完成生产操作系统TOS7.0智能化升级并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海口港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数字化赋能,推动港口发展能级跃升。

  记者了解到,此次系统智能化升级,上线了智能堆场计划及派位、堆场智能翻箱和找箱、全场集卡调度、智能泊位计划、自动配载等功能,进一步助推集装箱自动化改造升级、智能模块应用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数字化转型建设。

  “例如货轮进港前要向我们预报相关信息,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船舶配载、泊位计划、堆场派位等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切实提升港口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林翊告诉记者。

  装卸效率提高的同时,港区也在全力提升装卸能力。去年,海口港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通过新增岸桥、场地吊等专业设备,重新规划码头场地布局及优化生产工艺等举措,码头吞吐量得到显著提升,年装卸能力从190万标准箱提升至280万标准箱,进一步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助推海南自贸港港航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