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河生态公园(一期)项目。项目方供图

  本报三亚6月10日电(记者李梦楠 黄媛艳)“一天一个进度!”这是三亚市海棠湾林旺中安置区(一期)项目负责人邓发多对建设现场的直观感受。步入项目建设工地,1500余名工人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忙碌着,奋力推进各项施工任务。

  为了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该项目建立“赛马机制”,各地块同台竞技“打擂台”,拼速度、赶进度,形成“比、学、赶、超”良性竞争。

  比试的效果如何?“大家干劲十足,原计划2年完成,现在各地块争取在开工后1年零5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交房目标!”邓发多说。

  今年以来,三亚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倾心倾智凝聚起抓招商促发展的强大合力,用心用情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实现“开局稳”“开门红”的同时,释放出“起步冲刺、决战开局”的强烈信号。

  紧盯项目

  发展动能提速增效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深海科技城安置区(二期)项目等建设现场工人往来不歇;海罗小学改扩建项目、三亚市迎宾路中段学校(三亚市迎宾路小学、三亚市第九中学)项目加快建设,助力三亚打造教育新城;三亚合联中央商务区、世贸三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火热,激活投资兴业、产业兴城的澎湃动能。

  一个个项目的强力推进,正日益成为三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今年以来,三亚着力推进更多项目“落地生花”,集聚发展后劲。

  如何做到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节省20至30天?三亚印发的《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质增效有关措施》给出答案。

  “文件对目前三亚项目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招标管理、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提出明确提质增效要求。”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单个审批”向“区域评估”转变;将多项许可并联审批,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缩短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时间。

  在三亚海棠湾林旺中安置区项目工地,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作业。通讯员 袁永东 摄

  助推项目建设尽早投产达产,三亚以省市重大项目为抓手,建立分层级推动项目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市领导及牵头的责任单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紧盯新开工项目,三亚聚焦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周边配套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存在的问题,集中攻克难点堵点,确保一批大体量项目6月份开工;紧盯在建项目,每月举办一次政银企对接会,根据项目建设序时进度统筹安排项目用能,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

  招强引优

  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上海、杭州、武汉、贵州……打开三亚的招商地图,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今年以来,三亚开启招商引资“全速模式”,市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在“走出去”中招大引强,用“请进来”共谋发展。

  以高规格的省、市招商引资大会为指引,三亚精心谋划一批成熟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招商引资。

  “我们以投资促进‘六大行动’和2024年招商引资‘大比武’行动为抓手,印发《三亚市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三亚市招商引资机构奖励办法》等,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完善招商考核机制。”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党委书记叶凯中介绍。

  三亚聚焦四大主导产业,推进DFS集团与申亚集团签约启动迪斐世亚龙湾高端商业项目,马来西亚双龙集团注册三亚公司开展进出口贸易。开展国际化招商和经贸交流活动,与信德集团、兰桂坊集团、DFS集团、普洛斯集团等企业达成投资协议和合作意向。

  各区也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积极“走出去”,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三亚市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杨鸿钧透露,今年,吉阳区赴沪、杭两地招商引资,并在杭州举办“投资吉阳 机遇共享”2024年招商引资推介会。

  无独有偶,天涯区招商考察团赴省外开展招商引资及项目考察调研,与武汉、贵州等地代表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崖州区依托“种业”“深海”推动完成相关企业签约落地;海棠区立足“国家海岸休闲园区”的产业定位,对接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香港兰桂坊地产集团等企业,精准开展招商洽谈工作。

  今年1月至5月,三亚完成招商项目(投资类)签约143亿元,策划包装重点招商项目22个,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35场。截至5月31日,海南省招商考核结果中三亚市在A类市县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二。

  建管并举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你好,我建议您申请‘主题式’场景审批,办结速度更快。”日前,三亚合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报建经理周玮到三亚中央商务区办理项目临时施工板房许可证时,工作人员这样说道。审批处工作人员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考虑临时施工板房建设中有3个审批事项和2个公共服务事项,主动提出以“主题式”场景综合许可的方式进行项目办证。

  “只提交了一张申请表、一次材料,当天就拿到许可证。”周玮告诉记者,“园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套餐式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顺畅。”

  周玮给出的好评,是三亚市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缩影。5个月的时间里,三亚新增央企(含子公司)6家,“三类500强”企业(含子公司)24家,持牌金融机构8家。

  为什么会选择三亚?每位在三亚投资的客商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着一个共性——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制定印发《三亚市营商环境问题核查规范(试行)》,三亚明确问题诉求受理范围、核查内容、办理时限等28条具体措施,解决一批10年以上营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汇总个性诉求,梳理企业贷款难等共性问题,分类别进行处理,达到“处理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企业点名,有约必见。三亚在全省创新推出“政企约见平台”,开创“点单式”政企约见新模式,上线“我要会商”功能,让企业“跑一次,多办事”。

  “预约后不到3个小时就得到了回应。”医惠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铂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后,问题诉求顺利得到解决。

  聚焦融资、用工等关键环节,三亚建立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实现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联通,2024年已实现线上放款1.8亿元;加强政策兑现保障,推动企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提升政策效果和服务效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无后顾之忧”“这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企业因良好的营商环境产生“同频共振”,也在持续激发三亚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抓好项目储备,加大项目投资保障力度,全力以赴打好投资扩容增效攻坚战,同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加快推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