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咖啡遇见乡村,便成了“村咖”。

  随着咖啡热潮的兴起,作为城市标配的咖啡馆,在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越来越多消费场景被搬到村口、小河边、田间地头。在海口,不少“村咖”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点上一杯咖啡,欣赏田园风光,别有一番味道。新业态进入,满足了当地人和游客的休闲需求,也吸引更多人前往乡村体验别样的休闲,同时完善了产业配套,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体验。

  针对咖啡店为何在乡村兴起、“村咖”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扎堆开业的“村咖”能否实现长红等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顾客在捕捞村西九巷的破院子咖啡店内品尝咖啡。记者杨鹤 摄

  一杯“村咖” 让人邂逅乡野松弛感

  8月13日上午,在秀英区东山镇光明村委会山头仔村田园咖啡馆,“90后”咖啡师邓道欣正为客人制作虹吸壶咖啡,咖啡豆称重、磨粉,再将咖啡粉倒入虹吸壶、用搅棍搅拌,浓郁的咖啡香味顿时四溢开来。“好喝,味道醇厚。”游客王晓龙坐在廊亭里边品尝咖啡,边欣赏田园风光。

  山头仔村田园咖啡馆工作人员制作咖啡。记者石中华 摄

  田园咖啡馆负责人邓论麒是山头仔村返乡创业青年。2020年3月,他回乡和村民小组一起出资成立该咖啡馆,这也是山头仔村的第一个村集体经济。“现在,我们每年给村里固定分红3.6万元。”邓论麒说。

  观美景、品咖啡,甚至一个人发呆,“村咖”以一杯咖啡为引子,为远道而来的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16日晚,秀英区西秀镇荣山寮村观自在咖啡馆内,市民戈旭伟带着爱人正在喝咖啡。“我们是慕名而来的,这里可以放松自己。”戈旭伟说。

  松弛感的满足和对乡野的向往,是不少人喜爱“村咖”的理由。走进龙华区羊山大道昌荣村的乡里花开乡村咖啡园,仿佛走进“绿野仙踪”,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喷淋洒下阵阵水雾,烟雾缭绕,市民梁其凡和朋友喝着“歌碧欧”、聊着家常,享受着难得的宁静。“回归大自然让人放松身心,很喜欢这种感觉。”咖啡店老板周珈亦介绍,店内保留本地原始的咖啡做法,用瓦罐煮咖啡,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昌荣村乡里花开乡村咖啡园延续用瓦罐煮咖啡的本地做法。记者石中华 摄

  “村咖”融入当地,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16日上午,在迈雅河湿地旁,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委会溪头村入口处的咖啡馆里,小朋友正在阅读绘本,老人正在喝着热咖啡,年轻人则点上一杯冰美式或冷饮。“以前想喝咖啡,要进城,现在家门口可以喝到咖啡,非常方便。”村民陈振铭说。

  一杯“村咖”是水到渠成更是“双向奔赴”。“咖啡馆前身是村文化室,溪头古琴文化村项目启动后,在保留村民议事厅、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餐饮业态。”海南溪头古琴文化村新媒体运营经理马玲告诉记者,咖啡馆今年刚开业,提供冷气、免费WIFI,还摆放了不少儿童绘本,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休憩的地方,也是外地游客进村的第一站。

  多业态融合 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记者走访发现,咖啡这一“万物跨界”的好搭子,正不断与更多业态擦出火花,“咖啡+非遗”“咖啡+文创”“咖啡+民宿”等,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在山头仔村田园咖啡馆,“村咖”和手工制作、果蔬采摘等混搭到一起。“游客来村里后,可以在咖啡体验区学做手冲咖啡,可以去草编工坊参观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草编’,也可以到田间地头采摘圣女果、西瓜等蔬菜水果。”邓论麒说,目前该村的田园民宿正抓紧建设,届时客人在村里能体验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品尝“村咖”的顾客望向远方,乐享静谧休闲时光。记者杨鹤 摄

  16日,荣山寮首届开渔季启幕,共接待游客2.1万人次,吸引八方游客前来体验“开渔盛宴”。“咖啡全部卖完,椰子就剩3个。”当晚8点,CO-ZY DOG音乐餐吧店长周程机开心地告诉记者。行走在荣山寮村,“咖啡+”业态随处可见,这里已经形成“村咖+民宿”“村咖+日落美景”“咖啡+露营”等多种业态,古老渔村焕发出新生机。

  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德关对村庄的新变化开心不已,“目前渔村内聚集民宿、书屋、音乐餐吧、露营基地、冲浪俱乐部等新业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层出不穷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渔村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打算把艺术展览、陶艺制作、咖啡茶饮等业态融合起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带动村子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业态发展。”位于江东新区的898艺术村负责人王凯正筹划如何给艺术村带来人气、为咖啡店带来新生机。面对村里即将举行的两个艺术展览,他打算利用连票、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将村里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挖掘学生群体研学的机遇,给村里带来新前景。

  顾客在曲口村老码头咖啡店品尝咖啡饮品,感受村庄的变化。记者杨鹤 摄

  延伸服务链 下好农文旅“一盘棋”

  “从网络上发现的这家店,开车一个多小时过来,竟然没开门。”13日,游客季欣和几个好友从市区来到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的一个咖啡馆,没想到却扑了空,转而去旁边的咖啡庄园后,同样大门紧闭。

  记者走访中发现,“村咖”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往往人满为患,淡季只能卖出十几杯甚至个位数,甚至闭门谢客。有些“村咖”所在区域,人气提升乏力,客流量不稳定。

  如何让“村咖”流量从“昙花一现”到“细水长流”?为应对客流“潮汐现象”等运营难题,“村咖”也在积极突围。“为了节省支出,现在都是家里人在打理店铺。”898艺术村“泰有意思”咖啡店老板钟玉说,艺术村里人流多的时候,咖啡店人气高,但随着艺术村热度降下来,咖啡店生意陷入困境。她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咖啡店和村子是共生的关系,“互相成就”。面对眼下的困境,她也在想办法打造更多的休闲娱乐业态为咖啡店吸引人气,如推出网红单品,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增加曝光度、吸引人气等。

  消费者在898艺术村“泰有意思”咖啡店休闲放松。记者杨鹤 摄

  “发展‘村咖’应因地制宜,要警惕盲目复制。”海口市乡村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杜思思表示,“村咖”出圈的背后,是城乡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乡村建设咖啡馆,不仅要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连接当地村落的生态、人文、景观等,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服务,延伸“咖啡+”服务链,下好乡村农文旅“一盘棋”。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夏锋认为,作为一种新型业态,“村咖”为乡村发展带来活力,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等自身的特殊因素,“村咖”消费人群有一定的特定性和局限性。“‘村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引导和资金等政策支持投入,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他表示,“村咖”将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手记

  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高潮

  “在村里喝咖啡,太惬意了吧。”在海口,很多乡村咖啡馆被称为“村咖”,一时成为网红店,在社交媒体频频出圈。“村咖”的兴起,切合了当下人们追求“诗和远方”的情怀,既满足了市民游客打卡的需求,又能够释放乡村自然风光的魅力。

  “村咖”热潮为乡村地区带来流量,带动了乡村旅游。一方面,游客享受咖啡的同时,购买当地特色商品,品尝当地餐饮、入住民宿等,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咖啡馆的运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村民收入。“村咖”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新载体,变成乡村的“潮流经济”,实现跟乡村发展“双向奔赴”。

  一杯“村咖”,如何才能飘香长红?要想让“村咖”更长远地发展,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需要政府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给予“村咖”政策扶持,让咖啡的香气飘得更远。此外,要重视“村咖”文化空间载体功能,除了喝咖啡,还可以提升社交功能、艺术展示功能,从多方面提升内涵,与当地文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