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9:00至11:30,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大型文化直播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端午》前往全国各地展示传奇端午,感受美丽中国。其中,央视的镜头就走进了美丽的天涯海角游览区,体验三亚的精彩民俗。

  琴瑟歌舞欢迎四海宾朋

  悠扬的“海南八音”,欢快的竹竿舞,向世人展现着海南器乐表演和本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际友人与本地演员在天涯海角游览区共跳竹竿舞(摄影:游必生、范勇) 国际友人与本地演员在天涯海角游览区共跳竹竿舞(摄影:游必生、范勇)

  据了解,镜头中用树叶、竹拜、椰胡等八种黎族传统竹木器乐为竹竿舞伴奏的技艺人,是来自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的八音乐队,他们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每逢元宵、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他们都会为国内外的游客带来充满海南本土魅力的民族特色音乐,日常他们也会在景区进行常规表演。

天涯海角游览区演员为游客带来黎族舞蹈《打碗舞》(摄影:游必生)天涯海角游览区演员为游客带来黎族舞蹈《打碗舞》(摄影:游必生)

  而为广大观众现场表演竹竿舞的演员,则来自天涯海角游览区及景区周边的黎苗村落,她们身姿轻盈,用优美的舞姿欢迎四海宾朋。除了跳《竹竿舞》,她们也非常擅长《打碗舞》《黎乡笠影》《钱铃舞》《捡螺舞》《招龙舞》等经典的黎苗舞蹈,每逢佳节她们会用自己的舞姿与国内外游客欢度佳节,热情地邀请游客共跳海南民俗舞蹈。

  海滩过端午  别样风情共此时

  国人过端午,离不开粽子。不同地,不同俗,海南的粽子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比较常见的为由柊叶包成方锥形的肉粽,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

国际游人向本地居民请教如何包粽子(摄影:游必生、范勇)国际游人向本地居民请教如何包粽子(摄影:游必生、范勇)

  在央视的镜头中,蓝天白云下,椰林树影间,国际友人与海南本土居民在海滩上同台竞技,按照海南师傅所教的方法用柊叶将糯米包成方锥形,再放入腌制得刚刚好的海南黑猪肉,一个肉粽就基本成形。来自乌克兰IRA说道,这是她第一次包粽子,觉得特别有意思;不懂中文的Andrey则用“Very cool”和“I like it”表达了对自己包粽子的热情。

国际友人开心地展示自己所包的粽子(摄影:游必生、范勇)国际友人开心地展示自己所包的粽子(摄影:游必生、范勇)

  “海滩过端午”虽没有“海滩过中秋”的月夜怀古之感,却多了几份椰风海韵共此时的别样风情,当地居民更是用《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出邀请国内外游客共度端午的热情。

  海滩“洗龙水”祈福平安健康

  在海南当地,“洗龙水”的习俗比吃粽子更加重要,这对于天涯海角游览区的周边土生土长的马岭居民也是一样。他们认为龙具有无所不能的神力,传说神龙会在端午节这天降临南海,使得大海龙气充盈。为此,海南当地老百姓都会聚集到海边洗龙水,洗掉污垢衰气,获取健康福气!

本地居民与游客共聚沙滩泼水、游龙准备“洗龙水”(摄影:游必生、范勇)本地居民与游客共聚沙滩泼水、游龙准备“洗龙水”(摄影:游必生、范勇)

  央视镜头下,马岭居民展示了他们都是如何“洗龙水”过端午的。他们迎出五色彩龙、共聚海滩、敲锣打鼓、游神龙、洗龙水,不少游客也加入其中,感受民俗魅力,祈福平安健康。

本地居民开心地“洗龙水”(摄影:游必生、范勇)本地居民开心地“洗龙水”(摄影:游必生、范勇)
天涯海角游览区缤纷多彩的的海上项目(摄影:游必生)天涯海角游览区缤纷多彩的的海上项目(摄影:游必生)

  央视镜头中,除了跳竹竿、包粽子、洗龙水这些民俗别有风情,天涯海角游览区的风景也是旖旎多姿。

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客骆驿不绝(摄影:游必生)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客骆驿不绝(摄影:游必生)

  上世纪80年代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使天涯海角成为海南旅游的标志和代名词,四方游人慕名而来,至此已有35年,如今该景区仍是游客最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是因为其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还有其对海南本土文化与民俗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历史文化悠久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多彩。据了解,本地的马岭居民,周边的黎族制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人都吃到了景区的“旅游饭”,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社区环境和谐。

  (文:龙琰;图:游必生、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