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父母亲情关爱的孩子

  一份围绕困境孩子的入户调查问卷,结果让人揪心,这些孩子多被散养,会遭遇歧视和冷眼,甚至有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与人接触。“缺失了父母的疼爱,他们身心很难健康成长,很多儿童比较自卑或者自闭。”

  父亲因抢劫被抓入狱后,母亲改嫁走了,哥哥也出去打工了,他就一个人留在父母曾经住过的那间房里生活。

  在屯昌新兴镇科甲岭村,今年14岁刚上初中二年级的胡恒留着长长的头发,面容严肃眼神警惕,和居住在一墙之隔的活泼开朗的堂兄弟们大相径庭。

  胡恒的奶奶67岁了,因为年纪大了,除每星期给胡恒六七十元的学校饭堂伙食费外,很难有精力照顾胡恒的其他方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因此需要胡恒“一个人扛”。

  去年,屯昌当地妇联部门搞活动,让困境儿童说出自己的心愿。胡恒提出“想要一张崭新的写字桌”,妇联部门满足了胡恒的心愿。

  但是,课桌搬进了胡恒那间昏暗的卧室后,他并没有使用写字桌做功课读书。9月11日,记者来到他家时,课桌连同上面摆放的书落满了灰尘。“孩子独自一人守着空房,没了大人的关爱、监护,内心空空的。”村干部说。

  成美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在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很多孩子甚至记不清父母的模样。“缺失了父母的疼爱,他们身心很难健康成长,很多儿童比较自卑或者自闭。”曾江苑说。

  乐东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女童让曾江苑记忆深刻。因为村路崎岖狭窄,志愿者找不到女童的家,她被80多岁的爷爷带到村口接受调查。“女孩特别瘦弱,明显感觉到她身上自卑感很重,内心封闭,特别怕生,不敢说话。”

  进一步了解,曾江苑得知,小女孩在学校里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很少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参与到同学们的课间游戏中。“爷爷时常会透露自己如遭遇不测,要将孙女送给爱心人士或送到政府的想法,孩子很可怜。”

  梁媛说,成美基金会在入户调查填写问卷时,特意围绕孩子们的心理设计了问题,诸如“在学校有没有交朋友?”“放学了你都会去哪里玩?”“心里有问题你都会跟谁说?”“你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欺负你你会怎么办?”等。

  问卷结果让人揪心,梁媛梳理发现,很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会被散养,会遭受到歧视和冷眼。甚至有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与人接触。

  《帮扶建议》中同样指出,居住环境较差、生活艰难、医疗缺失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困境儿童较难得到与普通孩子同样的关爱,致使一些孩子的心灵扭曲,行为出现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文化教育缺失的孩子

  要承担家务没有时间学习;监护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没有条件开展课外学习……文化教育缺失是困境孩子普遍面临的问题。

  文化教育缺失则是困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的另一大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名受访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排名靠后,而对于他们年迈的监护人而言,学习成绩并不在他们最关心的范畴内。

  在老市村,李龙第上学期数学考了89分,语文却只有54分,姐姐李玉的成绩跟他类似。在他们的家中,电视机坏了无法使用,姐弟俩也没有任何课外书籍来学习。

  “他们的奶奶没有文化,既没精力也没能力辅导他们的功课,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上学。”王淑荣说。

  《帮扶建议》中提出,多数困境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

  一个特殊的“黑户”群体

  “很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出生后没有办理户籍,不能买保险,入学也不能办理银行账户,不能享受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如特困生补助、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志愿者表示。

  成美基金会的志愿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中的“黑户”群体更让人担忧。

  今年3岁的小安琪家住临高县皇桐镇洋德村,出生至今还没能上户口。因为父亲服刑,母亲失踪,她和50多岁的爷爷奶奶长期住在一起。

  家境一贫如洗,50多岁的爷爷靠捡矿泉水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为长期在营养上跟不上,小安琪对比同龄人显得非常瘦小。

  成美基金会的志愿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安琪的情况后,希望凭借基金会的力量为小安琪购买儿童大病意外保险,“她的家庭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一生病家里要支出一大笔钱,他们肯定扛不过去的。”

  但在办理保险的过程中,小安琪的“黑户”身份让她无法购买保险。

  “很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出生后没有办理户籍,不能买保险,入学也不能办理银行账户,不能享受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如特困生补助、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志愿者表示。

  在琼中的调查中,曾江苑同样发现,当地因为父母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导致孩子没有上户口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