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山水得名
澄迈陵水文昌琼山
海南各市县中因山水而得名的众多,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是澄迈、陵水、文昌、琼山等四市县。
位于琼北的澄迈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在海南初设郡县之时的苟中县,后一度长期被废。到隋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新县,并取境内澄江、迈山之首字,易名澄迈县,澄迈之名自此始,并传承至今,成为海南各市县现名中最古老的。澄迈从立县之初其县治即为老城,到明朝时因海寇猖獗,遂有迁移县治的倡议,但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才将县城迁至今治南渡江边的金江镇。
陵水的建置较有争议,有说法是唐朝设置,但多数说法是隋大业六年(611年)置县,县名来源亦说法不一,但皆和境内水名有关,一说是县城东北有“陵楠水”(今港坡河)直通大海,陵楠水简称“陵水”;二是唐代陵水县设治于博吉村,发源于七指岭的陵栅水(今陵水河)流经县治,以“陵栅水”简称“陵水”而得名。
文昌的前身是西汉元封元年设置的紫贝县,属珠崖郡。初元三年,汉元帝接受贾捐之建议撤销珠崖郡后,紫贝即成废县。直到隋朝大业三年,才在紫贝县故墟上设置武德县,后改名平昌县,直到627年才改名“文昌”,是“以县南文昌江设名”。
在文昌得名的同年,还新设了琼山县,“琼山”一名的由来,据《方舆纪要》载“府南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即以城南白石山的白石洁润如玉的含义,取名琼山。
建置变化而得名
儋州万宁
儋州和万宁名字的由来则和当时的行政建置变更有密切关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实行改郡为州,遂将原来“儋耳郡”改为“儋州”。而早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就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岛上最早同时出现的行政建制,由于珠崖郡后来屡次易名,其所指代地区也从岛北改为岛南,故儋耳(儋州)也就成了海南唯一一个沿用2000余年的郡县名。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时仍沿用儋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儋县,1950年海南解放后,儋县建制没有改变,至1993年,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2015年初升级为地级市。
万宁则可谓“命运坎坷”,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县(当时称“万安县”)直至清末,近1300年的岁月里,古万城历经反反复复的郡、州、县、军等行政区划的改制更迭,在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的废军为县的行政建置变革中,“万安军”被降格为“万宁县”,万宁的名字才首次出现,但不久又经历反复,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最后一次撤州并县,才又复改为万宁县,并沿用至今,1996年万宁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