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带来的便捷而伴生出的网络信息安全危机事件屡见不鲜。这也是导致国内银行卡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不少消费者因此而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市民李某超就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因李某超手机卡被他人补办,致使其部分信息泄露,手机银行卡内17余万元被他人在ATM机上全部转走。
手机号码无信号 17余万元不翼而飞
据悉,李某超于2008年间在琼海市的某通信公司网点办理了手机卡,该卡为实名登记,当时李某超按照业务员的要求设定了手机卡的服务密码。此外,他还于2015年4月23日在银行开通了一张借记卡,并申请开通网上银行。李某超开户时在银行《个人开户信息确认书》上签名,确认了预留手机号码与账户取款密码。《个人开户信息确认书》清楚说明,在线注册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注册后可通过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向第三方转账。并提示客户务必保管好账户取款密码及手机号码,确保本人使用。
然而,用了6年多的电话号码突然成了空号,也接打不了电话。到营业厅咨询才知自己的卡已经被他人非法补办了。李某超回忆道:“2015年10月20日晚9时左右,我发现手机号码成了空号,且无法接打电话。于是在第二天早上,就到海口市蓝天路某通信营业厅申请补办该号码的手机卡。营业员要求我输入之前设定的密码,我反复输入了几次,皆因密码有误未能办理电话卡补办业务。当天中午,几位亲戚朋友说我在微信上向他们借款,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绑定该手机号上的银行账户存款不安全,于是马上进行了查询,发现银行借记卡内的173194.7元存款已被取走。”
据了解,2015年10月21日18时,李某超向海口市公安局蓝天派出所报案,但至今案件尚未侦破。
银行卡信息泄露 账户存款被他人取走
经查,作案人于2015年10月20日20时,在儋州市一个手机卖场向某通信公司申请办理了本属于李某超的手机号码的补卡业务。该通信公司受理时,通过校对客户服务密码的方式予以办理,并未审查办理人的身份证。同日,李某超将自己银行借记卡账户内的存款通过网银转账方式向朋友秦某转出173194.7元。然而,秦某账户上的存款却已被他人在银行ATM机支取。
对此,银行认为在李某超开户时银行已告知李某超可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向第三方转账,同时应保管好取款密码及手机号码。李某超应当知晓,任何人无需到银行柜台,均可在银行的网上银行界面操作,只要填写正确的用户名、取款密码和手机动态密码等即可完成转账流程。作案人因掌握了李某超银行账号的相关信息而转走李某超款项。但李某超未能提供证据证明银行对李某超存款被转走存在过错、过失或疏于管理,因此银行没有责任赔偿李某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