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海口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教育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厉春介绍,从2012年-2017年,海口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5年间教育财政增长了48%。目前,海口以“一校两园”“第二轮改扩建项目”“全面改薄”“棚户区改造”“引进优质学校”五驾马车并驾齐驱,有效地推动本地一批优质新校落成,帮助薄弱学校得到发展、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引:名校力量引领教育发展

  相较于国内发达省市,海口教育水平底子较为薄弱,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教育的跨越式突破。在海南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当下,如何尽快补足海口教育的历史短板,让孩子们获得更前沿、更优质的教育,成为摆在海口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好风还得凭好力。从2014年起,海口谋划新一轮教育布局,主动向国内知名院校抛出橄榄枝,吸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批名校附属学校来海口办学,尝试通过名校的引领、示范和带动,解决眼下海口教育水平的不足。

  引进名校的过程并不容易。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海口市政府班子成员和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曾多次奔赴北京调研,与多家名校进行磋商。项目签约后,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多次率队到各教育项目现场办公,不少相关部门更是派专员协助解决现场施工难题。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校长王宏说,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一座座名校相继落成。但如何尽快适应海口实际办好学校,真正发挥名校的“鲶鱼效应”,海口市教育部门和各校也一直在思索。

  王宏摸索了一年,在他看来,要尽快发挥出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关键的是办“接地气”的教育。“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不是将先进的理念和模式生搬硬造,更不是努力比他校培育出更多尖子生,而是均衡发展,拉动中等、薄弱水平的孩子共同提升。”

  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校长王晓楠认为,无论在哪儿办学,最重要的是“俯下身来做教育”,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成长,进而通过不同理念的传递带动全市教育水平提升。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海口学校执行校长范冰也在思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办成一所好学校,用完善的课程体制、健全的管理模式、成熟的教育体系,回报家长对学校的期待。”

  展开海口市教育规划版图,越来越多的优质名校已标注在这座城市中。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11月20日,英国最负盛名的私立学校之一哈罗公学正式落户海口,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哈罗国际(中国)礼德学校两所学校将于2020年9月正式开学。这是海口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又一突破,为海口培养、吸引国际人才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未来,海口将更加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多措并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同时我们也呼吁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教育,共同携手为海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海口市副市长龙卫东说。(记者 叶媛媛 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