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什寒村的村民捧出自酿的山兰酒欢迎游客。海南日报记者 苏建强 摄琼中什寒村的村民捧出自酿的山兰酒欢迎游客。海南日报记者 苏建强 摄
游客在琼海龙寿洋七星伴月公园惬意度假。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游客在琼海龙寿洋七星伴月公园惬意度假。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全民共享

  发展红利普惠百姓

  曾几何时,作为海南标志性产业的旅游业,面临着“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即使在2003年接待过夜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依然在90亿元左右徘徊。

  当港口码头、小镇乡村成为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的景区,我省紧紧抓住这一实现旅游产业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倍增的“乘数因子”,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供给质量优化升级,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让八方来客尽享美好新海南。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域旅游既是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机遇期、窗口期。

  “‘人民骑兵营’在2016年1月开营,我们赶上了全域旅游建设的东风。”海南人民骑兵营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还记得,他们仅用18天就把荒废多年、杂草丛生的石山镇岭西小学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自行车驿站时的忙碌和兴奋。

  依托火山口等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王忠逐渐探索出“体育+乡村旅游”的服务运营模式,拥有健康骑行、拓展训练、本地村嫂农家菜、民宿等多项服务,吸引了大批骑行游、亲子游、乡村游的市民前来休闲度假、参观旅游,而从半小时到全天不等路程的4条古村落路线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

  对于三亚西岛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黎庆学而言,“全域旅游”并不只是居于庙堂之高的学术名词,而是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西岛,在三亚湾西部的海面上,与繁华市区遥遥相望。19年来,一道围墙,把这座面积2.8平方公里的岛屿隔出两个“世界”——墙那边,是人头攒动的西岛景区;墙这边,是愈发落寞的古老渔村。

  2017年11月28日,西岛渔村一期建成迎客,围墙的一扇大门正式开启,游客可同时饱览景区与渔村美景,景区与渔村采用一体化融合的方式,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如今,围墙没了,一百多年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文创馆成为西岛文化的展示窗口,有着斑驳印记的珊瑚石院墙也成为游客们拍照的绝佳背景。来自北京的游客陈琛和女朋友在西岛已经“泡”了两天:清晨,伴随着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到西岛码头看日出;中午,在岛上的餐馆里吃一顿最纯正美味的海鲜大餐;傍晚,聆听海浪的阵阵涛声,到牛王岭看夕阳西下;晚间,与民宿主人在院子里喝酒聊天……渔村蝶变,吃上“旅游饭”的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全域旅游的魅力。

  城镇风情韵浓,村庄故园新景,百姓自得其乐,海南全域旅游画卷意正浓……(记者 赵优)

  原题:绘就全域旅游美好新画卷 有一个景区,叫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