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姑姑对小主人公茜茜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家庭成员对茜茜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甚至让茜茜参与说谎,比如“这个不能告诉××”“我们要这样告诉××……”
对此,从事多年幼儿教育的吴老师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讳,家庭教育的观念应统一,即使有分歧,也不该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而应该通过家庭会议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吴老师举例称,有一回她的孩子犯了错,她不认可丈夫训斥孩子的语气、措辞,但并未当场提出,而是等孩子回房间后才与丈夫进行沟通,并一致同意在今后的教育中进行调整。
那么,海口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 苏钟
李美香 文/图
1
妈妈:齐女士
爸爸:黄先生
儿子:2岁多的小豆豆
“虎妈猫爸”
怕被同龄孩子落下,她坚持送儿上早教班
今年30多岁的齐女士目前在海口从事广告业,平时工作繁忙,应酬也多,因此丈夫黄先生带孩子小豆豆的时间多一些,但在事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上,齐女士说一不二,是典型的“虎妈”。
来自东北的齐女士介绍,她大学毕业后和丈夫一起来海南工作,目前事业小成。由于工作繁忙,两人要孩子的时间也比较晚,生下儿子小豆豆没多久,她就回归职场打拼,而丈夫为了孩子,在事业上有所牺牲,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大约在小豆豆1岁时,身边很多朋友就告诉我,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应该早点送孩子去参加早教培训……”齐女士说,她和丈夫说起这事,丈夫最初并不同意,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学习,“后来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答应了。”两人通过朋友介绍,选择了海口一家比较大型的早教连锁机构,一次性预交了1年多的费用1万余元。周一到周五,丈夫黄先生只带孩子到早教中心看书、玩耍一两天,到了周末,齐女士就和丈夫一起带孩子去早教中心上课。
“我把早教培训看做是一个重要的亲子课程,自己平时陪孩子的时间不多,到早教中心不但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成长,我觉得这钱花得值!”齐女士说,从孩子参加早教培训的近1年时间来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并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只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给他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至少不要被同龄孩子落下。”齐女士说,等小豆豆两岁后,她准备给孩子报一个英文课程班,“这样他上小学后,就有一定的基础,掌握知识也更快一些。”
2
妈妈:符女士
爸爸:薛先生
儿子:3岁的小童童
“虎爸猫妈”
望子成龙心切,他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心急
有“虎妈猫爸”,自然就有“虎爸猫妈”。符女士是海南本地人,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丈夫薛先生说了算,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
“刚怀上孩子的时候,他就四处打听胎教方面的注意事项。”符女士说,她怀孕时,丈夫买了一堆CD、书籍等,她要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丈夫都规划好了,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儿子小童童出生后,丈夫更是“变本加厉”,“儿子才几个月大,他就教孩子说话、数数,还让孩子每天游泳,直到孩子上早教班后,他听了专家的建议,才同意按部就班教育孩子。”符女士说,现在除了早教班,丈夫还给孩子报了绘画班和音乐班,花钱倒是其次,她主要是心疼孩子,怕他身体吃不消。
“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心急,比如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就每天带着孩子爬楼梯,说可以提前锻炼孩子的身体。不过我也挺理解他的,毕竟当父母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符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如果还要参加这么多培训班,肯定顾不过来。
“我倒是挺赞同电视剧里的那个说法,希望我的儿子今后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但丈夫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符女士有些无奈地说,教育孩子这条路很漫长,不一定非要在孩子小小年纪的时候,就让他背上那么重的“包袱”。
3
妈妈:颜女士
爸爸:杨先生
儿子:5岁的小桃子
“有商有量”
不报早教班兴趣班,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
颜女士和丈夫杨先生都是海南本地人,两人的工作都不太忙,都有时间带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俩一直坚持有商有量,谁的建议更合理就听谁的。
“一般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比较感性。比如女儿小桃子2岁的时候很喜欢抓人,我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她一抓人我就打她。而丈夫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抓人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后来我尽量多注意她的一言一行,果然就好多了。”颜女士说,直到上幼儿园,小桃子都没有参加过任何早教班和兴趣班,虽然同事和朋友都说应该送孩子去,但丈夫和她商量后,觉得两人都有时间陪孩子,他们完全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知识,“现在小桃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一点也不比别的孩子差。”
杨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学龄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为什么很多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亲?就是因为不少家庭的孩子现在都是老人带得多,因此,父母要挤出足够的时间陪孩子。”杨先生称,父母完全可以胜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当然父母首先要学习,掌握一些早教方面的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4
“老人插足”
妈妈:林女士
爸爸:邓先生
儿子:1岁多的小木木
“老人插足”
只宠爱不管教,老人对孙子几乎百依百顺
对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再好不过了,但与此同时,由于要长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在教育孩子方面难免会有矛盾,甚至冲突。
“我也没有办法,家里虽然有老人带孩子,但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和丈夫商量后,还是把他送到了早教中心进行日托。”林女士说,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会有矛盾和冲突。比如孩子的奶奶总是说,“老人就喜欢宠孙子,至于怎么管教孩子,是你们当父母的义务”,结果导致老人对儿子几乎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完全看不见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
“孩子现在上的早教班属于日托性质,一个月1600元,有中餐和水果,下午睡醒后还有一顿午点,一周上5天课。”林女士说,尽管孩子上早教班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也没有办法。“对于送孩子去早教班,爷爷奶奶最初有不小的意见,认为我们嫌他们没有带好孩子。经过丈夫耐心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才慢慢理解了。”
林女士说,孩子上早教班的这几个月,虽然还有一些不适应,比如偶尔感冒、发烧等,但他能尽快学会与人相处,而且还学会了自己动手,“以前都是老人给他穿衣服,现在他已经学会一些简单的穿衣动作。”
教育有分歧?爸妈说了算!
您是和“虎妈”一样认为孩子应该从小抓起,严格要求,为将来的竞争做准备,还是和“猫爸”一样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玩得开心,有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连日来,本报对海口地区的100位家长展开随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投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6份。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四成以上表示“一定会给孩子报班”,而艺术类兴趣班最受海口家长的青睐。
此外,调查显示,在海口,“猫爸”型家长略多于“虎妈”型家长。而在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家长更希望“孩子今后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本版稿件均由 记者 李美香 采写
数据
1
超半数家庭总收入的5%-10%花费在孩子兴趣班上
对海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兴趣班的花费成为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兴趣班花费占家庭总收入5%-10%的家庭达到54.17%;13.54%的家庭,兴趣班花费占到家庭总收入的10%-20%;1.04%的家庭,兴趣班花费达到了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从具体金额看,没有花费的家庭不到一成,1000元以下的家庭超过半数,花费1000-2000元的家庭达到33.33%,每月花费2000元以上的家庭亦有3.13%。
2
四成以上家长称
给孩子报兴趣班很有必要
在“您会给孩子报兴趣班吗?”的调查中,认为很有必要,表示一定会给孩子报班的家长占43.75%,占四成以上;表示会考虑的家长占53.13%,超过半数;而仅3.1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给孩子报班。该项调查可以看出,海口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十分重视,多数家长不满足于孩子仅仅接受幼儿园的课程,他们希望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
同时在选择兴趣班时,大部分家长较为理性。在对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的主要的出发点的调查中,七成左右的家长是从兴趣班本身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出发,认为孩子可以从兴趣班中学到东西,交到朋友,还能陶冶情操而选择让孩子进入兴趣班学习。此外,因为孩子自己要求而选择为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也占到12.5%。而持攀比心理,认为“同龄小孩都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仅占5.21%。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梦想”也是家长们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原因,超过一成的家长希望自己小时候的缺憾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
3
逾七成家长
青睐艺术类兴趣班
兴趣班的种类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即艺术类,包括乐器、声乐、舞蹈、书法等;其次是体育类,包括游泳、球类、跆拳道、中国武术等;最后是文化类,包括英语、拼音、奥数、心算等。据“您会给孩子选择哪种类型的兴趣班?”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体育类的家长占32.29%,选择文化类的家长占31.25%,两者基本持平。而最受家长青睐的是艺术类兴趣班,73.96%的家长会给孩子选择这一类兴趣班,所占比例大于体育类与文化类的总和。但仍有7.29%的家长有点迷茫,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哪种类型的兴趣班。
那么家长是如何选择兴趣班的呢?75%的家长表示自己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以孩子的兴趣作为主要依据。11.46%的家长认为应该按家长的意愿和想法来选择,因为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有家长才能为孩子作出最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类家长,他们目的性非常明确,带孩子参加兴趣班主要是为升学做准备,所以他们根据孩子以后考学和加分的需要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这类家长的比例超过一成。还有2.08%是“迷糊型”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问题上,他们没有主见,带着从众心理作选择。
结论
1
海口“猫爸”型家长
略多于“虎妈”型家长
在海口到底是“虎妈”多还是“猫爸”多呢?
在“您对学龄前后的孩子教育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的调查中,22.92%的家长选择的立场是“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为将来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而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孩子开心,有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的家长占35.42%,可见在海口“猫爸”型家长要多于“虎妈”型家长,但优势不明显。更多的家长选择了一个温和的立场,41.67%的家长主张孩子既要学也要玩,尽量保持平衡。
家长对课程强度的安排体现了家长的立场,96个受访家长中,每周安排孩子上三节课的家长仅有1人,给孩子报3-5个兴趣班的家长共4人,上述家长均认为孩子应该从小严格要求。但总体来说,海口的家长在强度安排上比较适度。每周安排孩子上1-3次课的家长超过八成,这一点在另一些调查中也得到体现,给孩子报1-3个兴趣班的家长接近九成。
2
不少家长认为兴趣班
效果“未达到期望值”
令人没有想到的一点是,调查结果显示,海口不少家长认为兴趣班的效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认为“兴趣班效果明显,孩子学到很多东西”的家长占37.5%;认为“效果一般,虽然孩子学会了东西,但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的家长占38.54%,认为“效果不明显,孩子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的家长占21.88%,另外还有2.08%的家长直言“完全没效果,孩子基本忘光了”。
3
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
更希望孩子成为成功的人
“您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快乐的人?82.29%的家长更希望孩子成为快乐的人,17.71%的家长更希望孩子成为成功的人。记者经过整合数据发现,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家长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家庭收入越高,家长越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4
海口的爸爸妈妈在孩子
教育问题上占主导地位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在如何教育小主人公罗茜茜的问题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持不同意见,但“虎妈”尤其强势。海口的家庭中是否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调查显示,16.67%的受访家长表示,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发生分歧;41.67%的家庭有时会发生分歧;31.25%的家庭偶尔会发生分歧;从来不会发生分歧,始终保持一致的家庭仅一成左右。
那么发生分歧时,不同家庭成员中到底谁说了算呢?结果显示,爸爸妈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爸爸做主”的家庭占34.38%,“妈妈做主”的家庭占36.46%,基本持平。而26.04%的家长选择了“孩子自己说了算”。另外3名受访者表示,发生分歧时是由爷爷奶奶及其他家庭成员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