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留不住、有水用不上

  海南工程性缺水现象突出

  2018年10月24日,《海南水网建设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一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大幕即将开启,海南水网建设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水网建设的一系列大动作缘自海南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人们的印象中,海南山清水秀,降雨丰沛,是个不缺水的地方。然而,实际与想象却有着较大差距。

  “海南有水吗?有水;水在哪里?在海里。” 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副总经理黄明娟一句诙谐的话语说出了海南有水留不住、有水用不上的真实状态。

  我省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50毫米,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354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特殊地形导致海南有水用不上。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中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状圈层地貌。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区,自山区或丘陵区分流入海,构成辐射状水系,具有河短流急、暴涨暴落、难以调蓄的特点。

  “岛屿型的特点决定了海南有水存不住,台风一来,河水陡涨陡落,很快就顺着辐射状的河道流入大海,干旱缺水成为常态。”王强介绍。

  据了解,海南岛水资源多由台风带来的暴雨产生,台风多,则降雨多。每年8月至10月台风暴雨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11月至次年的4月是海南的旱季,降雨少。台风雨的降水特征使得我省各河流均呈现年内、年际丰枯变化大的特点,一些河道汛期洪涝严重,枯水期则断流。

  相对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年际变化大、洪枯悬殊而言,更不利的是全岛60%的农业灌溉用水、70%的旅游人口生活用水却集中在枯水期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与降水丰沛期“错位”。

  此外,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部水少地多,中东部水多地少。沿海地带城镇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服务业旅游业活跃,旅游人口居住量大,热带农业生产发达,但水资源相对不足。

  种种的“不匹配”决定了海南水安全对水利工程的依赖程度更高。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改善“不匹配”的状态给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从《海南省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海南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2.04%,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0.4%;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1.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0.15%。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占多年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5%,低于全国21.8%的平均值。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近几年,海南水网建设提速,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落地。